|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1.2.1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1.2.2 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1.2.3 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 1.2.4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6-18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18-20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4.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20页 |
| 第2章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理论机制 | 第20-27页 |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2页 |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页 |
| 2.1.2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理念 | 第20-21页 |
| 2.1.3 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内涵 | 第21-22页 |
| 2.2 职业教育及教育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 2.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页 |
| 2.2.2 教育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 2.3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页 |
| 2.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页 |
| 2.3.2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页 |
| 2.4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 | 第23-25页 |
| 2.4.1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 | 第24页 |
| 2.4.2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机制 | 第24-2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 第27-40页 |
| 3.1 我国高职教育总体发展现状 | 第27-32页 |
| 3.1.1 高职院校数量与专任教师数量 | 第27-28页 |
| 3.1.2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现状 | 第28-30页 |
| 3.1.3 各地区师生比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 3.1.4 各地区辍学率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 3.2 人力资本现状 | 第32-34页 |
| 3.3 我国经济增长现状 | 第34-37页 |
| 3.4 我国高职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对接现状 | 第37-39页 |
| 3.4.1 高职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 3.4.2 高职教育发展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 第38-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 4.1 变量选取 | 第40-41页 |
| 4.1.1 国民收入 | 第40页 |
| 4.1.2 物质资本存量 | 第40-41页 |
| 4.1.3 人力资本存量指标选取 | 第41页 |
| 4.1.4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指标 | 第41页 |
| 4.2 模型设定 | 第41-42页 |
| 4.3 一般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4.3.1 高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 4.4 空间效应检验与回归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 4.4.1 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44-47页 |
| 4.4.2 空间效应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9-53页 |
| 5.1 本文结论 | 第49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 5.2.1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 第49-50页 |
| 5.2.2 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增强教学过程实践性 | 第50-51页 |
| 5.2.3 推出适宜发展政策,完善教育衔接机制 | 第51页 |
| 5.2.4 提高社会认可度,促进校企合作 | 第51页 |
| 5.3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与论文发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