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2.1 阀门定位器发展趋势 | 第10页 |
1.2.2 气动定位建模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3 建模方法与算法分析 | 第11-13页 |
1.3.1 建模工具 | 第11页 |
1.3.2 建模方法 | 第11-12页 |
1.3.3 算法分析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阀门定位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 | 第15-26页 |
2.1 阀门定位器 | 第16-19页 |
2.1.1 力矩马达 | 第16-17页 |
2.1.2 喷嘴挡板 | 第17-19页 |
2.1.3 气动继动器 | 第19页 |
2.2 气动薄膜执行机构 | 第19-24页 |
2.2.1 气室热力学模型 | 第20-21页 |
2.2.2 阀杆动力学模型 | 第21-22页 |
2.2.3 阀不平衡力 | 第22-24页 |
2.3 位置反馈装置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系统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26-45页 |
3.1 模型参数 | 第26-33页 |
3.1.1 力矩马达的参数辨识 | 第26-28页 |
3.1.2 喷嘴挡板的参数辨识 | 第28-29页 |
3.1.3 气动执行机构的参数辨识 | 第29-30页 |
3.1.4 摩擦力的参数辨识 | 第30-32页 |
3.1.5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2-33页 |
3.2 仿真平台 | 第33-39页 |
3.2.1 阀门定位系统仿真平台 | 第34-36页 |
3.2.2 模块封装 | 第36-38页 |
3.2.3 交互仿真界面 | 第38-39页 |
3.3 模型验证 | 第39-44页 |
3.3.1 主要参数曲线 | 第41-42页 |
3.3.2 仿真曲线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3.3.3 阀门定位系统特性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优化灰色作用量改进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 | 第45-66页 |
4.1 改进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 | 第45-47页 |
4.1.1 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分析 | 第45页 |
4.1.2 改进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器原理 | 第45-47页 |
4.2 改进灰色预测GM(1,1)模型 | 第47-53页 |
4.2.1 灰色预测GM(1,1)模型 | 第47-48页 |
4.2.2 GM(1,1)模型不足分析 | 第48-49页 |
4.2.3 优化GM(1,1)模型 | 第49-51页 |
4.2.4 新陈代谢灰色预测GM(1,1)模型原理 | 第51页 |
4.2.5 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精度检验 | 第51-53页 |
4.3 改进控制策略模糊控制环节 | 第53-57页 |
4.4 改进灰色预测模糊PID控制的实现 | 第57-58页 |
4.5 算法仿真研究 | 第58-63页 |
4.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总结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