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军用舰艇(战舰)论文--潜水艇论文

磁气混合主被动浮筏隔振系统建模及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5-27页
        1.3.1 气囊隔振器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电磁作动器研究现状第17页
        1.3.3 磁气主被动混合隔振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4 浮筏隔振系统建模研究现状第18-24页
        1.3.5 主动隔振控制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6 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课题支撑第27-29页
第2章 磁气混合主被动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第29-51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气囊隔振器特性第29-36页
        2.2.1 气囊隔振器理论第29-31页
        2.2.2 气囊隔振器特性试验第31-33页
        2.2.3 气囊隔振器分析第33-36页
    2.3 电磁作动器特性第36-42页
        2.3.1 电磁作动器原理第36-37页
        2.3.2 电磁作动器加速度特性第37-39页
        2.3.3 电磁作动器力特性第39-42页
    2.4 磁气混合主被动隔振系统工作原理第42-44页
    2.5 柔性浮筏隔振系统建模第44-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浮筏隔振系统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第51-73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浮筏隔振系统的理论仿真分析第51-63页
        3.2.1 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第51-52页
        3.2.2 模型参数及固有特性第52页
        3.2.3 功率流第52-55页
        3.2.4 浮筏隔振系统影响因子仿真第55-60页
        3.2.5 隔振器布置方式对系统输出功率流的影响第60-63页
    3.3 浮筏隔振系统动力学分析第63-72页
        3.3.1 柔性筏架模态分析第63-67页
        3.3.2 柔性筏架谐响应分析第67-69页
        3.3.3 激励源及基座动力学分析第69-72页
    3.4 小结第72-73页
第4章 基于OKID的磁气混合主被动浮筏隔振系统辨识研究第73-106页
    4.1 引言第73页
    4.2 系统辨识第73-75页
    4.3 卡尔曼滤波系统辨识第75-82页
        4.3.1 概况第75-76页
        4.3.2 OKID核心公式推导第76-79页
        4.3.3 通过Markov参数的卡尔曼滤波器估计第79-81页
        4.3.4 通过卡尔曼滤波器输出残差估计第81-82页
    4.4 磁气混合主被动浮筏隔振系统辨识实验研究第82-95页
        4.4.1 SISO系统辨识第83-86页
        4.4.2 OKID鲁棒性研究第86-88页
        4.4.3 MIMO系统辨识第88-92页
        4.4.4 模型降阶第92-95页
    4.5 仅有输出信号的系统辨识研究第95-105页
        4.5.1 O3KID概况第95-96页
        4.5.2 O3KID核心公式第96-100页
        4.5.3 通过输出残差实现O3KID第100-101页
        4.5.4 通过Markov参数实现O3KID第101页
        4.5.5 O3KID算法第101-102页
        4.5.6 基于O3KID的仅有输出数据的系统辨识实验研究第102-105页
    4.6 小结第105-106页
第5章 磁气混合主动浮筏隔振控制系统及仿真研究第106-129页
    5.1 引言第106页
    5.2 浮筏隔振系统激励源第106-108页
    5.3 归一化FXLMS控制算法第108-118页
        5.3.1 FXLMS控制算法第108-110页
        5.3.2 归一化FXLMS控制算法第110-111页
        5.3.3 归一化FXLMS控制算法仿真第111-112页
        5.3.4 SISO归一化FXLMS仿真第112-114页
        5.3.5 MIMO归一化FXLMS仿真第114-118页
    5.4 H_∞控制算法第118-128页
        5.4.1 H_∞控制理论第118-122页
        5.4.2 SISOH_∞控制器设计第122-125页
        5.4.3 双频干扰H_∞控制仿真第125-126页
        5.4.4 MIMOH_∞控制器设计第126-128页
    5.5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6章 磁气混合主动浮筏隔振控制实验研究第129-142页
    6.1 引言第129页
    6.2 浮筏主动隔振平台第129-132页
    6.3 浮筏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第132-140页
        6.3.1 单激励源SISO前馈控制实验研究第132-134页
        6.3.2 单激励源MIMO前馈控制实验研究第134-136页
        6.3.3 多激励波动扰动SISOH_∞控制实验研究第136-137页
        6.3.4 多激励源波动扰动MIMOH_∞控制实验研究第137-140页
    6.4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42-145页
    7.1 全文总结第142-143页
    7.2 本文创新第143-144页
    7.3 研究展望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附录第146-156页
    A.DI算法第146-148页
    B.DP算法第148-151页
    C.ERA算法第151-152页
    D.ERA-DC算法第152-153页
    E.辨识的降阶模型及控制器第153-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发明专利第164-165页
    1.发表论文第164页
    2.授权发明专利第164-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车急转工况行驶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考虑局部屈曲两铰圆弧拱平面内稳定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