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基于生态安全的县域生态文明规划建设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5-19页
    1.1 生态文明相关概念第15-16页
        1.1.1 生态与生态安全、文明与生态文明第15-16页
        1.1.2 生态城市与生态文明城市第16页
    1.2 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研究第16-19页
        1.2.1 国外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研究第16-18页
        1.2.2 国内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研究第18-19页
2 引言第19-22页
    2.1 研究背景第19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2.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2.2.2 研究意义第20页
    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3 基于生态安全的县域生态文明规划建设体系构建第22-31页
    3.1 基于生态安全的县域生态文明规划建设原则第22-23页
        3.1.1 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原则第22页
        3.1.2 整体规划,协调发展原则第22页
        3.1.3 资源再生,永续利用原则第22页
        3.1.4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原则第22-23页
    3.2 基于生态安全的县域生态文明规划建设措施第23-24页
        3.2.1 强化主体功能定位,加强城镇空间管制第23页
        3.2.2 整合城乡绿地斑块,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第23页
        3.2.3 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第23页
        3.2.4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第23-24页
        3.2.5 加强政府监督能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第24页
    3.3 基于生态安全的县域生态文明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4-31页
        3.3.1 评价指标层次确定第24-25页
        3.3.2 构造一级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第25-27页
        3.3.3 构造二级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第27-29页
        3.3.4 计算层次总排序权重并作一致性检验第29-31页
4 应用—以安徽省望江县生态文明规划为例第31-59页
    4.1 基础概况第31-36页
        4.1.1 地理区位概况第31页
        4.1.2 自然资源概况第31-34页
        4.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34-36页
    4.2 望江县县域生态文明规划建设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36-40页
        4.2.1 望江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6-37页
        4.2.2 望江县发展优势与劣势第37-40页
    4.3 望江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第40-42页
        4.3.1 建立完善生态管理机制第40-41页
        4.3.2 探索完善战略资源和环境评估体系第41-42页
        4.3.3 保障合法环境权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第42页
    4.4 基于生态文明对望江县空间布局优化第42-50页
        4.4.1 望江县城镇空间用地布局优化第42-44页
        4.4.2 望江县城镇用地控制区域划分第44页
        4.4.3 望江县城乡绿地布局优化第44-45页
        4.4.4 望江县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第45-49页
        4.4.5 配套设施建设第49-50页
    4.5 望江县生态安全格局体系构建第50-59页
        4.5.1 望江县生态功能区划第50-52页
        4.5.2 构建“2枢4区4廊”的核心生态安全格局体系第52-54页
        4.5.3 抓好“2河22点”环境整治,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第54-56页
        4.5.4 推进核心生境保育区建设,构建大区域生态安全网络第56-59页
5 结论与讨论第59-60页
    5.1 结论第59页
    5.2 讨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个人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鸡申新纱厂旧址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空间环境颜色特征的城镇色彩规划研究--以安徽省庐江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