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2-16页 |
三 研究的难点、重点、基本方法 | 第16-17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省直管县体制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概述 | 第18-35页 |
第一节 行政组织改革理论 | 第18-22页 |
一 扁平化管理原理 | 第18-20页 |
二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三 边际效益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行政区与经济区相互关系理论 | 第22-25页 |
一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概念与区别 | 第22-23页 |
二 行政区经济原理 | 第23-24页 |
三 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原理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国外现行地方行政层级设置 | 第25-28页 |
一 国外现行地方行政层级设置的概述 | 第25-27页 |
二 国外现行地方行政层级设置对贵州省行政层级设置的启示 | 第27-28页 |
第四节 我国省直管县实践中总结的经验 | 第28-35页 |
一 湖北实施省直管县模式 | 第28-30页 |
二 重庆市实施直辖市直管县模式 | 第30-32页 |
三 浙江省实施省直管县模式 | 第32-34页 |
四 三省(市)省直管县模式的比较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层级设置的历史演变 | 第35-55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地方行政层级设置变迁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行政层级设置状况 | 第38-40页 |
一 建国初期地方行政层级实行四实二虚六级制 | 第38-39页 |
二 1954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地方行政层级实行三实一虚制 | 第39-40页 |
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地方行政层级实行四级制 | 第40页 |
第三节 我国现行地方行政层级设置状况 | 第40-46页 |
一 我国现行地方行政层级设置类型 | 第40-42页 |
二 我国目前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 | 第42-46页 |
第四节 贵州省行政层级设置的历史演变 | 第46-55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前贵州行政层级设置变迁 | 第46-47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地方政府行政层级设置状况 | 第47-52页 |
三 当前贵州行政层级设置状况 | 第52-55页 |
第三章 贵州省地级行政层级对县域发展的作用 | 第55-94页 |
第一节 贵州省市管县体制对县域发展的作用 | 第55-79页 |
一 贵州省市管县体制概述 | 第55-60页 |
二 市管县体制对贵州省县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60-64页 |
三 市管县体制对贵州省县域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64-72页 |
四 改革贵州省市管县体制的必要性 | 第72-79页 |
第二节 贵州省自治州体制的政治经济作用 | 第79-86页 |
一 自治州体制的含义及其类型 | 第79-83页 |
二 贵州省自治州体制的重要意义 | 第83-84页 |
三 继续完善贵州省自治州体制 | 第84-86页 |
第三节 贵州地区行政公署体制对县域发展的作用 | 第86-94页 |
一 贵州省地区行政公署体制的概况 | 第86-87页 |
二 地区行政公署体制对贵州省县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87-89页 |
三 地区行政公署体制对贵州省县域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89-92页 |
四 改革与完善贵州省地区行政公署体制 | 第92-94页 |
第四章 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的原因分析 | 第94-131页 |
第一节 贵州县制和县域经济 | 第94-109页 |
一 贵州县制的历史变迁 | 第94-96页 |
二 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96-100页 |
三 贵州省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100-101页 |
四 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 第101-104页 |
五 大力发展贵州省县域经济 | 第104-109页 |
第二节 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的必要性 | 第109-118页 |
一 省直管县有利于减少贵州的行政管理层级、提高省县行政效能 | 第109-112页 |
二 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贵州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 第112-114页 |
三 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贵州省稳定和发展 | 第114-115页 |
四 省直管县有利于保障贵州省各族人民充分享受权利 | 第115-117页 |
五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要求实施省直管县体制 | 第117-118页 |
第三节 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的可能性 | 第118-131页 |
一 中央提出的新政策为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提供了政策保障 | 第118-119页 |
二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贵州实施省直管县体制提供了经济保证 | 第119-121页 |
三 政府职能的转变为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提供了制度保证 | 第121-124页 |
四 我国实施省直管县的成效为贵州实施省直管县提供了经验 | 第124-127页 |
五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提供了技术保证 | 第127-131页 |
第五章 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的有效路径 | 第131-158页 |
第一节 合理划分省县的行政权限 | 第131-134页 |
一 贵州省划分省县行政权限的法律依据 | 第131-132页 |
二 省县各级拥有的行政职权范围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 明确省县的财政权限 | 第134-139页 |
一 财税体制改革是省、县政府职权划分得以实现的关键 | 第134-135页 |
二 完善省对县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 第135页 |
三 借鉴现有实施省直管县财政的省处理省、县财政权限的经验 | 第135-139页 |
第三节 适当扩大县的规模 | 第139-149页 |
一 我国实施强县扩权的成功实践 | 第140页 |
二 贵州省县域规模的现状 | 第140-146页 |
三 贵州省扩县的经验及应该采取的方法 | 第146-149页 |
第四节 加强省县行政机构改革 | 第149-151页 |
一 贵州省的省县行政机构设置现状 | 第149-150页 |
二 建立精简、高效的省县行政机构 | 第150-151页 |
第五节 完善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 第151-158页 |
一 健全、完善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各项制度 | 第152-153页 |
二 健全、完善村委会的各项制度 | 第153-154页 |
三 认真落实自治组织的选举制度和监督制度 | 第154-156页 |
四 推行乡镇自治、实现乡镇社会转型 | 第156-158页 |
第六章 贵州省实施省直管县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58-168页 |
第一节 实行市(地级)县分治 | 第158-159页 |
第二节 建立完善的县级行政权力约束机制 | 第159-160页 |
第三节 建立适合县域发展的县级财政体制 | 第160-168页 |
结束语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0页 |
致谢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