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绪论 | 第14-3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二、问题提出 | 第15页 |
三、立论依据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28页 |
一、国外商务伦理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23页 |
二、国内商务伦理研究现状综述 | 第23-28页 |
第三节 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一、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二、基本思路 | 第29-3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第一章 三维融合视野下的中国商务伦理 | 第34-72页 |
第一节 商务伦理概念的提出与确立 | 第34-43页 |
一、商务伦理原初语境考证 | 第34-36页 |
二、"三维融合"可能性分析 | 第36-37页 |
三、"三维融合"必要性确证 | 第37-42页 |
四、"三维融合"局限性透视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商务伦理精神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43-56页 |
一、中国商务伦理精神内涵外延逻辑界定 | 第43-47页 |
二、当代中国商务伦理精神缺失主要表现 | 第47-52页 |
三、中国商务伦理精神缺失成因分析 | 第52-56页 |
第三节 中国商务伦理模式一般阐述 | 第56-72页 |
一、中国商务伦理模式构建时代背景解读 | 第57-65页 |
二、微观、中观、宏观商务伦理精神核心内涵诠释 | 第65-68页 |
三、中国商务伦理现实功能 | 第68-72页 |
第二章 微观视角:商务职业伦理模式构建 | 第72-111页 |
第一节 商务职业伦理基本内涵 | 第73-88页 |
一、商务职业伦理概念提出与确立 | 第73-78页 |
二、角色理论视角商务职业伦理困境成因剖析 | 第78-84页 |
三、商务职业伦理困境本源——角色冲突"类"的解构 | 第84-88页 |
第二节 商务职业伦理规范体系框架设定 | 第88-96页 |
一、商务职业伦理生成语境(一)——社会价值观体系基本架构 | 第89-90页 |
二、商务职业伦理生成语境(二)——组织价值观体系基本架构 | 第90-94页 |
三、商务职业伦理生成语境(三)——个体价值观基本架构 | 第94-96页 |
第三节 走出商务职业伦理困境的路径构想 | 第96-111页 |
一、个体商务职业伦理决策主要影响因素 | 第96-101页 |
二、商务职业伦理决策"帕累托最优"实现路径 | 第101-103页 |
三、走出商务职业伦理困境普世原则长处与局限性分析 | 第103-107页 |
四、商务职业伦理决策——"六段论"模式构想 | 第107-111页 |
第三章 中观视角:商务组织伦理模式构建 | 第111-156页 |
第一节 商务组织伦理研究框架设定 | 第112-121页 |
一、商务组织在中国组织体系中的逻辑定位 | 第112-115页 |
二、TOP10要素解构 | 第115-117页 |
三、商务组织伦理现实功能 | 第117-121页 |
第二节 商务组织自在价值本源—"责任"诠释 | 第121-137页 |
一、公共性、半公共性、非公共性商务组织职能定位 | 第122-127页 |
二、古典观(纯经济观)和社会经济观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比较 | 第127-131页 |
三、商务组织社会责任内涵形成和发展演变脉络 | 第131页 |
四、商务组织社会责任内涵界定 | 第131-137页 |
第三节 商务组织"德得相通"内在机理考察 | 第137-148页 |
一、外树形象:品牌和信誉造就无形资产 | 第139-142页 |
二、内聚士气:员工的忠诚产生超常效率 | 第142-146页 |
三、中和自身,身与心和谐创造无上福祉 | 第146-148页 |
第四节 商务组织伦理规范体系基本架构 | 第148-156页 |
一、道义定位:义利兼顾 | 第148-150页 |
二、目的定位:以人为本 | 第150-152页 |
三、路径定位:诚信经营 | 第152-153页 |
四、效果定位:互惠互利 | 第153-156页 |
第四章 宏观视角:商务制度伦理模式构建 | 第156-194页 |
第一节 商务制度伦理理论论证 | 第156-170页 |
一、商务制度伦理内涵阐释 | 第157-163页 |
二、商务制度伦理基本价值内涵提出与确证 | 第163-168页 |
三、博弈论视角商务制度伦理必要性分析 | 第168-170页 |
第二节 制度伦理内在机理辩证思考 | 第170-179页 |
一、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对比解读 | 第171-174页 |
二、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客观现实性理解 | 第174-177页 |
三、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走向现实的基本前提 | 第177-179页 |
第三节 行政职能视角下商务制度伦理体系模块化构建 | 第179-194页 |
一、国际商务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 第180-184页 |
二、电子商务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 第184-187页 |
三、国民商务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 第187-190页 |
四、招商引资制度伦理规范体系构架 | 第190-194页 |
第五章 中国商务伦理的实现路径 | 第194-229页 |
第一节 主体路径——构建分工合作的社会商德共建系统 | 第194-203页 |
一、倡导者:媒体 | 第195-196页 |
二、培育者:行业协会和商会 | 第196-198页 |
三、掌控者:政府 | 第198-200页 |
四、践行者:企业 | 第200-203页 |
第二节 组织路径——构建以德治商的组织保障体系 | 第203-220页 |
一、美国、欧洲、日本征信模式特征分析 | 第203-206页 |
二、中国商务"诚信和道德管理机构"的构架和职能理论探索 | 第206-210页 |
三、以德治商运行机制理论构想 | 第210-220页 |
第三节 机制路径——构建商务主体道德他律化自律的内生环境 | 第220-229页 |
一、环境教化机制:提高道德认识,培育道德观念 | 第221-224页 |
二、社会感化机制: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 | 第224-225页 |
三、个体内化机制:坚定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 | 第225-229页 |
结束语 弘扬商务伦理精神全面推进和谐商务建设 | 第229-236页 |
一、弘扬商务伦理平等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价值支撑 | 第229-230页 |
二、弘扬商务伦理诚信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信用支撑 | 第230-231页 |
三、弘扬商务伦理民主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法理支撑 | 第231-232页 |
四、弘扬商务伦理互利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物质支撑 | 第232-233页 |
五、弘扬商务伦理自由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人文支撑 | 第233-234页 |
六、弘扬商务伦理进取精神,构建推进和谐商务建设的信念支撑 | 第234-236页 |
参考文献 | 第236-247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47-248页 |
附录二 2008年—2011年上半年主流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 第248-251页 |
致谢 | 第251-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