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论类别权的识别与变更

硕士论文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言第13-3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5页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第15-16页
    三、文献综述第16-28页
    四、研究方法第28-31页
第一章 类别股与类别权第31-52页
    第一节 股份的权利构成第31-34页
        一、股权的本质第32页
        二、股权的权能第32-33页
        三、股权的不同权利构成第33-34页
    第二节 类别股第34-39页
        一、类别股第34-36页
        二、类别股的双重属性第36-37页
        三、类别股与股东平等原则第37-39页
    第三节 类别权第39-42页
        一、类别权第39-40页
        二、循环定义的类别股与类别权第40-41页
        三、类别权的特征与本质第41-42页
    第四节 我国引入类别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42-52页
        一、类别权引入的法理价值第42-45页
        二、类别权引入的制度功能第45-48页
        三、类别权引入的现实意义第48-52页
第二章 类别权的识别第52-69页
    第一节 类别权识别的意义——为何要识别类别权第52-55页
        一、类别权的价值功能第52-53页
        二、类别权识别的目的第53-55页
    第二节 类别权识别的一般性标准——如何识别类别权第55-62页
        一、内涵定义标准:附着性或股东权能性第55-57页
        二、外延界限标准:非利益共同体第57-59页
        三、内容性质标准:法定性或约定性第59-60页
        四、其他识别规则第60-62页
    第三节 类别权的具体种类第62-69页
        一、不同立法例下的类别权种类第62-63页
        二、一般类别权第63-65页
        三、特殊类别权第65-69页
第三章 类别权的变更第69-81页
    第一节 类别权变更的情形——何为类别权的“变更”第69-75页
        一、判例法中的类别权变更第69-72页
        二、何为类别权“变更”第72-75页
    第二节 类别权变更的标准与规则——如何“变更”类别权第75-81页
        一、经类别股东特别同意第76-77页
        二、变更的标准与规则第77-81页
第四章 我国类别权识别与变更规则之构建第81-103页
    第一节 我国现有类别股制度检视第81-87页
        一、具体类别权:优先权第82-85页
        二、类别权制度缺失可能引发的问题第85-87页
    第二节 建构类别权制度规则的原则与精神第87-91页
        一、合法性、公开性与公平性原则第87-88页
        二、不同股东利益平衡原则第88-90页
        三、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第90-91页
    第三节 类别权识别与变更的具体规则第91-99页
        一、类别权制度的公司法规制第92-94页
        二、类别权规则的公司章程规范第94-96页
        三、类别权规则的具体实践应用第96-99页
    第四节 类别股东大会机制的构建第99-103页
        一、召开类别股东大会的具体情形第99-100页
        二、类别股东大会的程序规则第100-103页
结语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后记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解释论探析--以公司法20条第3款为研究对象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审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