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方保护及负效应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保护的具体表现 | 第15-20页 |
一、地方小目录、备案要求构成市场准入壁垒 | 第17-18页 |
二、以“投资换市场”或要求补贴对等交换 | 第18-19页 |
三、政府补贴不公、申领过程繁琐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保护的负效应 | 第20-23页 |
一、阻碍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 | 第20-21页 |
二、企业成本投入大、创新积极性降低 | 第21-22页 |
三、侵害消费者主权、消费者福利减少 | 第22页 |
四、政府及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保护法律规制现状及不足 | 第23-29页 |
第一节 国务院部门专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不足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反垄断法》的规制及其不足 | 第25-27页 |
第三节 行政法对地方保护的规制及其不足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审查的现实意义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概述 | 第29-32页 |
一、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内涵与原理 | 第29-30页 |
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特点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审查的现实意义 | 第32-37页 |
一、弥补以往法律制度对地方保护规制的不足 | 第32-34页 |
二、促进竞争政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协调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审查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 第37-45页 |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审查面临的困境 | 第37-40页 |
一、利益因素的干扰致使自我审查动力不足 | 第37-39页 |
二、地区差异对适用审查标准以及例外规定的困境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审查的路径选择 | 第40-45页 |
一、建立与完善自我审查外部监督保障机制 | 第40-42页 |
二、尊重地区差异的基础上细化抽象化的审查标准和例外规定 | 第42-43页 |
三、以地方政府财政补贴为突破口进行审查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