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3 总结 | 第11-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6页 |
| 2.1 层次分析法 | 第15-20页 |
| 2.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 2.1.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16-19页 |
| 2.1.3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第19-20页 |
| 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0-22页 |
| 2.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述 | 第20页 |
|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第20-22页 |
| 2.3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22-25页 |
| 2.3.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第22-24页 |
| 2.3.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第24-25页 |
| 2.4 AHP与FAHP的比较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 第26-31页 |
| 3.1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的原则 | 第26-27页 |
| 3.2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的影响因素 | 第27-31页 |
| 第四章 基于FAHP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9页 |
| 4.1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4页 |
|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1-32页 |
| 4.1.2 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的来源 | 第32页 |
| 4.1.3 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33页 |
| 4.1.4 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度量 | 第33-34页 |
| 4.2 基于FAHP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9页 |
| 4.2.1 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 | 第34-35页 |
| 4.2.2 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 第35-36页 |
| 4.2.3 构造模糊一致矩阵 | 第36-37页 |
| 4.2.4 层次单排序 | 第37页 |
| 4.2.5 层次总排序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39-55页 |
| 5.1 焦作市电动汽车发展概况 | 第39-40页 |
| 5.1.1 焦作市概况 | 第39页 |
| 5.1.2 焦作市电动汽车发展背景 | 第39-40页 |
| 5.2 研究设计 | 第40-48页 |
| 5.2.1 样本选择 | 第40-44页 |
| 5.2.2 数据收集 | 第44-48页 |
| 5.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48-55页 |
| 5.3.1 数据分析 | 第48-53页 |
| 5.3.2 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6.1 结论 | 第55页 |
| 6.2 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 第60-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