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9-10页 |
1.4 问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1.5 问题的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2.1 PCK的内涵与结构 | 第12-13页 |
2.2 MPCK的内涵与结构 | 第13-16页 |
2.3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2.4 基于MPCK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5《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研究综述 | 第18页 |
2.6 教学设计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2.7 评述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教师应有的MPCK分析--以人教版《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例 | 第22-34页 |
3.1 教师应有的MK分析 | 第22-27页 |
3.2 教师应有的PK分析 | 第27-29页 |
3.3 教师应有的CK分析 | 第29-30页 |
3.4 教师应有的TK分析 | 第30-31页 |
3.5 在本节课教师应有的MPCK | 第31-34页 |
第4章 对比研究的对象与思路 | 第34-38页 |
4.1 对比研究的目的 | 第34页 |
4.2 研究方法及数据 | 第34-36页 |
4.3 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 | 第36-38页 |
第5章 对比结果与分析 | 第38-64页 |
5.1 教师的MK分析 | 第38-41页 |
5.2 教师的PK分析 | 第41-48页 |
5.3 教师的CK分析 | 第48-51页 |
5.4 教师的TK分析 | 第51-52页 |
5.5 两位教师的MPCK与应该具有的MPCK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5.6 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55-61页 |
5.7 初探影响教师的MPCK转化教学设计的因素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4-68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建议 | 第65-66页 |
6.3 不足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