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2 锂离子电池 | 第17-20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1.2.2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 | 第18-19页 |
1.2.3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 | 第19页 |
1.2.4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1.3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 | 第20-21页 |
1.4 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有价元素 | 第21-26页 |
1.4.1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危害 | 第21-22页 |
1.4.2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处理现状 | 第22-24页 |
1.4.3 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锂元素 | 第24页 |
1.4.4 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铁元素 | 第24-26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4页 |
2.1 实验药品、仪器与设备 | 第27-28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8-30页 |
2.2.1 正极活性物质分离 | 第28-29页 |
2.2.2 酸浸回收锂离子 | 第29页 |
2.2.3 碳酸锂纯化 | 第29-30页 |
2.2.4 铁黄表面改性及氧化铁红制备 | 第30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2.3.1 碳酸锂含水量的检测 | 第30-31页 |
2.3.2 碳酸锂纯度的分析 | 第31-32页 |
2.3.3 正极活性物质锂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2.3.4 铁黄吸油值测定 | 第32-33页 |
2.3.5 铁红含量测定 | 第33页 |
2.4 样品表征 | 第33-34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3页 |
2.4.2 粒度分析 | 第33页 |
2.4.3 热重分析(TG)测试 | 第33页 |
2.4.4 原子吸收光谱测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浸取工艺条件 | 第34-54页 |
3.1 有机溶剂和锂浸取剂的筛选 | 第34页 |
3.1.1 有机溶剂的筛选 | 第34页 |
3.1.2 锂浸取剂的筛选 | 第34页 |
3.2 硝酸浸出工艺条件优化 | 第34-43页 |
3.2.1 单因素条件实验 | 第35-38页 |
3.2.2 正交实验 | 第38-40页 |
3.2.3 样品的表征和分析 | 第40-43页 |
3.3 盐酸浸出工艺条件优化 | 第43-52页 |
3.3.1 单因素条件实验 | 第43-47页 |
3.3.2 正交实验 | 第47-49页 |
3.3.3 样品的表征和分析 | 第49-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碳酸锂制备及纯化的工艺条件优化 | 第54-64页 |
4.1 碳酸锂制备工艺条件 | 第54-56页 |
4.1.1 碳酸钠浓度对碳酸锂回收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2 反应温度对碳酸锂回收率的影响 | 第55页 |
4.1.3 反应时间对碳酸锂回收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 纯化工艺条件 | 第56-60页 |
4.2.1 碳化温度对碳酸锂回收率的影响 | 第57页 |
4.2.2 碳化温度对碳酸锂纯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3 二氧化碳流速对碳酸锂回收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4 二氧化碳流速对碳酸锂纯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样品的表征与分析 | 第60-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铁元素的回收 | 第64-71页 |
5.1 铁黄表面改性处理 | 第64-66页 |
5.1.1 铁黄性质 | 第64页 |
5.1.2 铁黄表面改性 | 第64-66页 |
5.2 铁黄煅烧制备铁红 | 第66-69页 |
5.2.1 煅烧工艺条件优化 | 第67-68页 |
5.2.2 铁红样品的分析和表征 | 第68-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及成果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