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刚构桥论文

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沿程分布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预应力技术发展现状第12-13页
        1.1.2 PC桥梁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 PC连续刚构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20页
        1.2.1 PC连续刚构桥体系特点与施工方法第14-17页
        1.2.2 PC连续刚构桥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1.2.3 PC连续刚构桥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预应力体系建立质量的控制与评价第20-23页
        1.3.1 预应力体系建立质量控制与评价及其重要性第20-21页
        1.3.2 我国预应力体系建立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存在问题第21-23页
        1.3.3 我国预应力体系建立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存在问题第23页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3-26页
        1.4.1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预应力沿程分布分析理论及方法第26-44页
    2.1 概论第26-29页
        2.1.1 预应力筋分类第26页
        2.1.2 预应力沿程分布定义与研究现状第26-28页
        2.1.3 预应力沿程分布分析定义与举例第28-29页
    2.2 预应力沿程分布已有分析理论第29-30页
    2.3 预应力沿程分布已有分析方法第30-43页
        2.3.1 我国现行《公预规》(JTG D62-2012)推荐的分析方法第30-34页
        2.3.2 我国现行《铁预规》(TB 10002.3-2005)推荐的分析方法第34-35页
        2.3.3 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I 50010-2010)推荐的分析方法第35-37页
        2.3.4 “西部交通科技项目”研究推荐的分析方法第37-41页
        2.3.5 大跨径桥梁预应力损失综合值法第41-42页
        2.3.6 美、英、日规范推荐的相关参数第42页
        2.3.7 分析方法小结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针对钢束的预应力沿程分布模型建立第44-68页
    3.1 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NFX简介第44-45页
    3.2 基于Midas/NFX的预应力沿程分布分析模型建立与计算第45-63页
        3.2.1 “箱梁实体-钢束实体”模型第46-56页
        3.2.2 “箱梁实体-钢束板”模型第56-60页
        3.2.3 “箱梁实体-钢束梁”模型第60页
        3.2.4 “板-钢束板”模型第60-63页
    3.3 计算模型对比与选择第63-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针对钢束的预应力沿程分布分析第68-94页
    4.1 预应力摩阻损失沿程分布分析第68-89页
        4.1.1 模型选择与建立第68-70页
        4.1.2 影响因素确定第70-71页
        4.1.3 钢束曲率半径对摩阻损失的影响第71-82页
        4.1.4 张拉应力大小对钢束摩阻损失的影响第82-86页
        4.1.5 钢束弯曲角度对钢束摩阻损失的影响第86-87页
        4.1.6 钢束与孔道间摩擦系数对钢束摩阻损失的影响第87-88页
        4.1.7 分析小结第88-89页
    4.2 预应力回缩损失沿程分布分析第89-92页
        4.2.1 回缩损失理论分析第89-91页
        4.2.2 回缩损失中的削峰平缓效应第91-92页
    4.3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针对箱梁梁体的预应力沿程分布分析第94-119页
    5.1 概述第94页
    5.2 弹性连接法提出与参数分析第94-107页
        5.2.1 弹性连接法的提出第94-95页
        5.2.2 初始模型建立与计算第95-99页
        5.2.3 连接单元长度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99-100页
        5.2.4 模型单元尺寸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100-101页
        5.2.5 钢束与孔道摩擦系数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5.2.6 钢束曲率半径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102-103页
        5.2.7 钢束弯曲角度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103-104页
        5.2.8 钢束尾部直线段长度对法向刚度的影响第104-107页
        5.2.9 分析小结第107页
    5.3 基于弹性连接法的箱梁预应力沿程分布分析第107-118页
        5.3.1 工程概况第107-108页
        5.3.2 模型建立第108-113页
        5.3.3 箱梁标高与应力数据测量第113-115页
        5.3.4 模型数据读取与对比第115-118页
    5.4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123页
    6.1 结论第119-121页
    6.2 展望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轨材料新型类铣磨削机理与工艺研究
下一篇:不均风化花岗岩隧道塌方段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