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演变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3-18页 |
0.1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0.3.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 第15页 |
0.3.2 共时与历时相结合 | 第15-16页 |
0.3.3 对比分析与归纳结合 | 第16页 |
0.3.4 古汉语研究和现代方言研究相结合 | 第16页 |
0.4 汉语史分期及语料问题 | 第16-18页 |
1 上古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成员考察 | 第18-23页 |
1.1 语义场成员统计与分析 | 第18-21页 |
1.1.1 “思” | 第18-19页 |
1.1.2 “图” | 第19页 |
1.1.3 “虑” | 第19-20页 |
1.1.4 “惟/维” | 第20页 |
1.1.5 “念” | 第20-21页 |
1.2 上古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特点 | 第21-23页 |
1.2.1 单音词为主 | 第21页 |
1.2.2 语义场成员侧重不同 | 第21-22页 |
1.2.3 “思”处于核心地位 | 第22-23页 |
2 中古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成员考察 | 第23-30页 |
2.1 语义场成员统计与分析 | 第23-27页 |
2.1.1 “思” | 第23页 |
2.1.2 “虑” | 第23页 |
2.1.3 “惟/维” | 第23-24页 |
2.1.4 “念” | 第24页 |
2.1.5 “想” | 第24页 |
2.1.6 “思量” | 第24-25页 |
2.1.7 “思索” | 第25页 |
2.1.8 “思惟” | 第25-26页 |
2.1.9 “斟酌” | 第26-27页 |
2.2 中古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特点 | 第27-30页 |
2.2.1 引申义趋于稳定 | 第27页 |
2.2.2 双音节词产生与发展 | 第27-28页 |
2.2.3 部分成员逐渐衰退 | 第28-30页 |
3 近代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成员考察 | 第30-37页 |
3.1 语义场成员统计与分析 | 第30-33页 |
3.1.1 “思” | 第30-31页 |
3.1.2 “想” | 第31页 |
3.1.3 “思量” | 第31-32页 |
3.1.4 “寻思” | 第32页 |
3.1.5 “斟酌” | 第32-33页 |
3.2 近代汉语“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特点 | 第33-37页 |
3.2.1 语义场变化以明代为分水岭 | 第33-34页 |
3.2.2 语义场成员呈现缩减趋势 | 第34页 |
3.2.3 “想”占据核心地位 | 第34页 |
3.2.4 “思”成为双音词的必要语素 | 第34-37页 |
4 “思考”类常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的特点及原因 | 第37-44页 |
4.1 演变特点 | 第37-39页 |
4.1.1 “思”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 第37页 |
4.1.2 成员发展稳定程度不同 | 第37-38页 |
4.1.3 中古时期语义场成员最多 | 第38页 |
4.1.4 双音节词语仍然延用 | 第38-39页 |
4.2 演变原因 | 第39-44页 |
4.2.1 文献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词语内部发展规律影响 | 第40-42页 |
4.2.3 社会发展的结果 | 第42页 |
4.2.4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