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促进高三生物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5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时代诉求-新课程改革下深度学习的强化 | 第11-12页 |
1.1.2 现实需要-生物复习教学浅层学习的泛化 | 第12页 |
1.1.3 解决之道-微专题为深度学习提供新思路 | 第12-13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2.1 微专题 | 第13页 |
1.2.2 微型课程 | 第13页 |
1.2.3 深度学习 | 第13页 |
1.2.4 微专题与深度学习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1.3.1 微专题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2 深度学习的概述 | 第17-22页 |
1.3.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2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22-25页 |
1.4.1 研究问题与意义 | 第22-23页 |
1.4.2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高三生物微专题教学及深度现状调查 | 第25-31页 |
2.1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25页 |
2.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5页 |
2.4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 | 第25页 |
2.5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2.5.1 教师高三微专题教学的调查 | 第26-27页 |
2.5.2 高三学生生物课堂的深度学习调查 | 第27-29页 |
2.5.3 调查后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微专题促进高三生物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架构 | 第31-47页 |
3.1 研学:指向深度学习 | 第32-42页 |
3.1.1 微专题的内涵 | 第32-33页 |
3.1.2 微专题的目标 | 第33-34页 |
3.1.3 微专题的编写原则 | 第34-35页 |
3.1.4 微专题的构建与内容选择 | 第35-41页 |
3.1.5 微专题的分类 | 第41-42页 |
3.2 践学:促成深度学习 | 第42-45页 |
3.2.1 典题寻疑:诊断生情,发掘问题 | 第42-43页 |
3.2.2 课本溯源:收集素材,理解知识 | 第43页 |
3.2.3 小组研修:生生协作,深度加工 | 第43-44页 |
3.2.4 体系分享:师生会话,助推构建 | 第44-45页 |
3.2.5 刻意练习:精选精练,综合提升 | 第45页 |
3.3 省学:支撑深度学习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高三生物微专题的案例实施与效果分析 | 第47-83页 |
4.1 教学实施 | 第47-48页 |
4.1.1 实施对象 | 第47页 |
4.1.2 实施过程 | 第47-48页 |
4.2 案例分析 | 第48-74页 |
4.2.1 案例一:病毒 | 第48-54页 |
4.2.2 案例二:生物膜的流动性 | 第54-63页 |
4.2.3 案例三:神秘的基因 | 第63-74页 |
4.3 效果检验 | 第74-80页 |
4.3.1 深度学习的成绩 | 第74-77页 |
4.3.2 深度学习的自评估 | 第77-78页 |
4.3.3 深度学习的课堂表现 | 第78-80页 |
4.4 教学建议 | 第80-83页 |
4.4.1 微专题的课程追求教学深度 | 第80-81页 |
4.4.2 微专题的设计切勿重教轻学 | 第81-82页 |
4.4.3 微专题的课堂建立教学共同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5.2 研究特色 | 第84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Ⅰ 微专题的调查问卷 | 第89-91页 |
附录 Ⅱ 深度学习的调查问卷 | 第91-93页 |
附录 Ⅲ 深度学习的问卷量表 | 第93-94页 |
附录 Ⅳ 与学生的访谈纲要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