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走西口”演唱风格诠释--以郭兰英、吴碧霞、龚琳娜、王二妮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21页 |
第一节 走西口产生的渊源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走西口的产生的人文环境概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走西口艺术类型及衍生概述 | 第15-21页 |
一、艺术类型 | 第15-17页 |
二、影响变化种类 | 第17-19页 |
三、器乐表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郭兰英之走西口的艺术风格探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年代背景 | 第21-23页 |
一、人文环境 | 第21-22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22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演唱风格的分析 | 第23-29页 |
一、人生经历 | 第24-25页 |
二、演唱风格特色 | 第25-28页 |
三、伴奏乐器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的认同感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龚琳娜之走西口艺术风格探析 | 第31-39页 |
第一节 年代背景 | 第31-33页 |
一、人文环境 | 第31-32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32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龚琳娜的演唱风格分析 | 第33-37页 |
一、受教育背景 | 第33页 |
二、演唱风格特色 | 第33-36页 |
三、伴奏乐器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的认同感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吴碧霞之走西口艺术风格探析 | 第39-46页 |
第一节 年代背景 | 第39-41页 |
一、人文环境 | 第39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39-40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吴碧霞的演唱风格分析 | 第41-46页 |
一、人生经历 | 第41页 |
二、演唱风格特色 | 第41-44页 |
三、伴奏乐器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王二妮之走西口的艺术风格探析 | 第46-53页 |
第一节 年代背景 | 第46-48页 |
一、人文环境 | 第46-47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47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演唱风格的分析 | 第48-52页 |
一、人生经历 | 第48页 |
二、演唱风格特色 | 第48-51页 |
三、伴奏乐器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的认同感 | 第52-53页 |
第六章 走西口风格中的文化阐述 | 第53-64页 |
第一节 走西口的叙事性 | 第53-57页 |
一、歌词的传情记事功能意义的变迁 | 第53-55页 |
二、“依字行腔”韵味比较 | 第55-57页 |
第二节 民歌唱腔的独特表现力比较 | 第57-61页 |
一、郭兰英表现特点 | 第58-59页 |
二、龚琳娜表现特点 | 第59页 |
三、吴碧霞表现特点 | 第59-60页 |
四、王二妮的特点 | 第60-61页 |
第三节 文化内涵的记寓性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