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1.2 圆湍射流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圆湍射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13页 |
| 1.2.2 圆湍射流控制实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3 圆湍射流控制模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自然射流模拟 | 第16-26页 |
| 2.1 引言 | 第16页 |
| 2.2 控制方程 | 第16-17页 |
| 2.3 湍流模型 | 第17-18页 |
| 2.3.1 大涡模拟控制方程 | 第17-18页 |
| 2.4 自然射流模型验证 | 第18-21页 |
| 2.4.1 物理模型 | 第18-19页 |
| 2.4.2 几何模型 | 第19-20页 |
| 2.4.3 边界条件与求解器设置 | 第20-21页 |
| 2.5 自然射流模型验证结果 | 第21-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微射流激励参数对射流混合特性的影响 | 第26-57页 |
| 3.1 引言 | 第26页 |
| 3.2 微射流的入口条件 | 第26-28页 |
| 3.3 微射流与主射流质量流率比对主射流混合特性的影响 | 第28-41页 |
| 3.3.1 微射流喷射对主射流的影响 | 第28-31页 |
| 3.3.2 射流中心线速度衰减率及速度分布 | 第31-33页 |
| 3.3.3 射流涡结构的发展演化 | 第33-41页 |
| 3.4 微射流占空比对主射流混合特性的影响 | 第41-48页 |
| 3.4.1 微射流喷射对主射流的影响 | 第41-44页 |
| 3.4.2 射流涡结构的发展演化 | 第44-48页 |
| 3.5 微射流激励频率比对主射流混合特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 3.6 两支微射流激励相位对主射流混合特性的影响 | 第51-56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