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汽车试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实车试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硬件在环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硬件在环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试验系统的功能规划与总体设计 | 第19-24页 |
2.1 试验系统的功能规划 | 第19-20页 |
2.2 试验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0-23页 |
2.2.1 试验系统模块的划分 | 第20-21页 |
2.2.2 试验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1-22页 |
2.2.3 行驶阻力的模拟方案分析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35页 |
3.1 惯量模拟部分设计 | 第24-26页 |
3.1.1 汽车惯量的计算 | 第24-25页 |
3.1.2 惯量模拟的方法 | 第25页 |
3.1.3 飞轮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3.2 动力模拟模块 | 第26-29页 |
3.2.1 驱动电机和测功机 | 第26-27页 |
3.2.2 扭矩传感器 | 第27页 |
3.2.3 基于PLC的四通道液压独立控制系统 | 第27-28页 |
3.2.4 动力模拟模块实物组成 | 第28-29页 |
3.3 实时仿真模块与人机接口模块 | 第29-32页 |
3.3.1 工控机选型 | 第29页 |
3.3.2 实时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 第29-31页 |
3.3.3 数据采集卡选型 | 第31-32页 |
3.4 电池模拟器 | 第32-33页 |
3.5 信号与数据通讯接口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 第35-53页 |
4.1 软件系统整体构架 | 第35-36页 |
4.2 实时仿真系统的软件配置 | 第36-39页 |
4.3 试验系统控制程序 | 第39-44页 |
4.3.1 人机交互主界面程序 | 第39页 |
4.3.2 电池模拟器控制程序 | 第39-43页 |
4.3.3 电机转矩控制程序 | 第43-44页 |
4.4 硬件在环实时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44-50页 |
4.4.1 整车动力学模型搭建 | 第44-45页 |
4.4.2 整车工况以及输入输出设置 | 第45-46页 |
4.4.3 PXIe-8133实时控制器与上位机的连接 | 第46-47页 |
4.4.4 车辆动力学模型实时化 | 第47-49页 |
4.4.5 实时系统下多任务的处理 | 第49-50页 |
4.5 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系统数据通讯方式 | 第50-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电子差速控制的硬件在环仿真试验 | 第53-64页 |
5.1 基于LabVIEW的电子差速控制器 | 第53-57页 |
5.1.1 内外侧车轮的转矩分配方法 | 第53-54页 |
5.1.2 基于规则的多模式电子差速控制策略 | 第54-57页 |
5.2 硬件在环仿真试验 | 第57-63页 |
5.2.1 车速小于临界车速时转矩平均分配控制试验 | 第58-59页 |
5.2.2 车速小于临界车速时电子差速控制试验 | 第59-60页 |
5.2.3 车速大于临界车速时电子差速控制试验 | 第60-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