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清代女性文學創作中的性別意識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緒論第8-19页
    一、研究準則與指導方法第8-10页
    二、封建男權社會女性處境概論第10-13页
    三、規範與現实之間:清代女性性別意識的萌蘗第13-19页
第一章 清初女性文學創作之特異存在第19-59页
    第一節 被塑造的女性形象:從《更漏子》到《望江南》第19-21页
    第二節 文學創作帶來社會角色轉換——以王端淑、黄媛介為案例第21-32页
        一、“恥聽人間稻美人”的性別“突圍”第21-22页
        二、公眾視野中的女性——從錢謙益的一首詩談起第22-27页
        三、“造化”與“人為”的較量:“江山之助”廓清“内言不出”的迷霧第27-32页
    第三節 徐燦詩詞中的士人心態與閨辭雄音第32-51页
        一、徐燦生平述略第32-33页
        二、《拙政園詩餘》與士人心態第33-41页
        三、《拙政園詩集》與閨詩雄音第41-49页
        四、附論:雙峰并峙,二水分流——徐燦詩詞研究不可偏廢第49-51页
    第四節 女外男内與閨辭雄音的性別觀照第51-59页
        一、吊詭的“祛除脂粉氣”第51-55页
        二、“鷗鷺鴛鴦作一池”與女性獨立意識的萌生第55-56页
        三、男性文弱的對立面第56-59页
第二章 清中期女性文學創作之性別憾恨第59-97页
    第一節 陰柔與陽剛的糾葛:如何得謂“本色當行”第59-61页
    第二節 焦慮·苦悶·抗爭·皈依:女性意識覺醒的悲劇循環——以吳藻為中心的考察第61-77页
        一、“讀罷離騷還酌酒”:幽愁暗恨的“美人名士”詞心第62-68页
        二、“願天速變作男兒”:雜劇《喬影》與昂揚骯髒的精神烏托邦第68-73页
        三、“香山南、雪山北,皈依浮土”:“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第73-77页
    第三節 性別憾恨得以產生的兩大條件——兼談傳統女性特質的認識拓展第77-89页
        一、充分的自由活動空間和相對寬鬆的文學文化處境第78-82页
        二、多層次豐富的社會體驗和多角度深刻的現狀反思第82-87页
        三、吳藻·顧春·沈善宝:傳統女性特質的認識拓展第87-89页
    第四節 女性群體創作活動對性別憾恨的心理彌補第89-97页
        一、女性結社第89-91页
        二、女弟子與《蘭因集》第91-94页
        三、“同病相憐”對性別憾恨的心理彌補第94-97页
第三章 清末女性文學創作之性別平等第97-120页
    第一節 社會轉型期女性的文化教育新環境第98-103页
        一、女學教育與翻譯第98-100页
        二、報刊與文學第100-103页
    第二節 秋瑾文學創作中的性別平等意識第103-111页
        一、“難將巾幗易兜鍪”:性別憾恨的延續與極端第104-107页
        二、“我國男女未平權”:性別不平的揭露與抨擊第107-109页
        三、“男女平權天賦就”:性別平等的表達與呼籲第109-111页
    第三節 呂碧城文學創作中的性別平等意識第111-120页
        一、“深閨有願作新民”:自由獨立的號召與履踐第112-115页
        二、“敬告中國女同胞”:以堅忍之志興女學、結團體第115-118页
        三、“格雋情真為佳作”:女性文學的糾偏與反思第118-120页
結話第120-121页
參考文獻第121-130页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第130-131页
致謝(代後記)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谢无量诗骚研究述评
下一篇:庾信隐逸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