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导论 | 第11-21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1.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要义 | 第21-26页 |
(一) 融入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 融入的发展过程 | 第22-23页 |
(三) 融入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1.应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挑战的迫切要求 | 第23-24页 |
2.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冲突问题的必然选择 | 第24页 |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在需要 | 第24-26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37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的成果 | 第26-29页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 | 第26页 |
2.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好地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 第26-28页 |
3.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较高 | 第28-29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1.融入课堂教学的形式较简单,考试考核方式不丰富 | 第29-31页 |
2.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弱化 | 第31-32页 |
3.向学生课外活动领域延伸不够 | 第32-33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1.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冲击和影响 | 第33-34页 |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融入”意识不够强,步伐不大 | 第34-35页 |
3.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辨别能力较弱 | 第35-36页 |
4.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 第36页 |
5.对课堂教学延伸领域的育人平台监管与引导不到位 | 第36-37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途径 | 第37-46页 |
(一)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计中强化融入 | 第37-38页 |
1.教学设计要围绕中国梦目标,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 | 第37页 |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加强思想引领 | 第37-38页 |
(二)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点有机结合 | 第38-41页 |
1.“原理”课结合原理,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 第38-39页 |
2.“基础”课联系实际,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结构 | 第39页 |
3.“纲要”课史论结合,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视野 | 第39-40页 |
4.“概论”课明确方向,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属性 | 第40-41页 |
5.“形势与政策”课结合热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41页 |
(三) 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 | 第41-43页 |
1.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是坚持情感性教学的基础 | 第41-42页 |
2.革新课堂教学的考核方式是提升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 | 第42页 |
3.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是使教学充满真诚之爱的关键 | 第42-43页 |
(四) 融入实践性教学,引导自觉践行 | 第43-46页 |
1.注重以文化人,凸显价值引领 | 第43-44页 |
2.深化课外践行,促进躬行践履 | 第44-45页 |
3.提升网络效能,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机制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