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4页 |
1.1 发光和发光材料 | 第14-15页 |
1.2 稀土掺杂的发光材料 | 第15-24页 |
1.2.1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性质 | 第15-20页 |
1.2.2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20-24页 |
1.3 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 | 第24-43页 |
1.3.1 上转换发光机理 | 第24-25页 |
1.3.2 掺杂离子和基质的选择 | 第25-29页 |
1.3.3 稀土掺杂发光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9-31页 |
1.3.4 稀土上转换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31-34页 |
1.3.5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生物应用 | 第34-43页 |
1.4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43-44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44-45页 |
2.2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5页 |
2.3 材料的测试和表征 | 第45-48页 |
2.3.1 透射电镜(TEM) | 第45页 |
2.3.2 扫描电镜(SEM | 第45页 |
2.3.3 X射线衍射(XRD) | 第45-46页 |
2.3.4 光致发光谱(PL) | 第46页 |
2.3.5 吸收光谱 | 第46-47页 |
2.3.6 发光寿命 | 第47页 |
2.3.7 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DLS) | 第47-48页 |
第3章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NaErF_4的制备及表征 | 第48-66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3.2.2 实验仪器和表征设备 | 第50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50-53页 |
3.3.1 氯化物溶剂热法制备NaErF_4@NaYF_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 第50-52页 |
3.3.2 三氟乙酸盐分解法制备NaErF_4@NaYF_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 第52-53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3.4.1 氯化物溶剂热法合成核壳纳米粒子的原理 | 第53页 |
3.4.2 三氟乙酸盐分解法合成核壳纳米粒子的原理 | 第53-54页 |
3.4.3 NaErF_4裸核和NaErF_4@NaYF_4核壳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4-57页 |
3.4.4 纳米粒子稳定性的表征 | 第57-58页 |
3.4.5 NaErF_4@NaYF_4上转换发光的机理研究 | 第58-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NaErF_4@NaYF_4上转换纳米探针用于有机溶剂中的痕量水分测定 | 第66-84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67页 |
4.2.2 实验仪器和表征设备 | 第67-68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68-69页 |
4.3.1 油相NaErF_4@NaYF_4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制备(OA-Er@Y) | 第68页 |
4.3.2 NaErF_4@NaYF_4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水溶性改性(Free-Er@Y) | 第68页 |
4.3.3 有机溶剂中水含量的检测 | 第68-69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82页 |
4.4.1 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的形貌、尺寸及晶相表征 | 第69-72页 |
4.4.2 油相Er@Y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水溶性改性及其表征 | 第72-74页 |
4.4.3 有机溶剂对Er@Y上转换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 第74-76页 |
4.4.4 DMF中水含量的检测 | 第76-78页 |
4.4.5 DMF中水含量检测的机理研究 | 第78-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多功能NaErF_4@NaLuF_4-Ce6/PEG上转换光敏剂纳米探针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与三模态成像 | 第84-104页 |
5.1 引言 | 第84-8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5-86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85页 |
5.2.2 实验测试仪器 | 第85-86页 |
5.3 实验步骤 | 第86-88页 |
5.3.1 NaErF_4/NaLuF_4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86页 |
5.3.2 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修饰胺基 | 第86页 |
5.3.3 UCNPs-Ce6/PEG上转换光敏剂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86-87页 |
5.3.4 UCNPs-Ce6/PEG上转换光敏剂复合材料的单线态氧测试 | 第87页 |
5.3.5 细胞共聚焦成像 | 第87页 |
5.3.6 细胞光动力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 | 第87-88页 |
5.3.7 荷瘤鼠体内光动力试验 | 第88页 |
5.3.8 荷瘤鼠体内CT和MRI成像 | 第88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8-103页 |
5.4.0 不同壳厚的Er@Lu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及晶相表征 | 第88-90页 |
5.4.1 Er@Lu-Ce6共价偶联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90-91页 |
5.4.2 Er@Lu-Ce6复合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传递研究 | 第91-94页 |
5.4.3 Er@Lu-Ce6复合材料单线态氧的表征 | 第94-96页 |
5.4.4 细胞毒性和光动力治疗效果的评价 | 第96-97页 |
5.4.5 细胞内上转换荧光成像 | 第97-99页 |
5.4.6 Er@Lu-Ce6/PEG样品的X射线CT和磁共振成像造影 | 第99-101页 |
5.4.7 荷瘤鼠体内光动力治疗的评价 | 第101-10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6.1 结论 | 第104-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