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引言 | 第14-23页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2 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1.3 研究土壤真菌的技术方法 | 第17-20页 |
1.1.4 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1.1.5 神农架国家公园概况 | 第22-23页 |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土壤真菌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和形成机制 | 第25-42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2.2.1 样地设置与土壤样品采集 | 第26页 |
2.2.2 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参数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3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纯化和定量 | 第27页 |
2.2.4 Illumina测序及其数据预处理 | 第27-28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2.3.1 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 | 第29页 |
2.3.2 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 | 第29-35页 |
2.3.3 土壤真菌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 | 第35页 |
2.3.4 土壤真菌群落的生态构建过程 | 第35-37页 |
2.3.5 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海拔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 第37-38页 |
2.4 讨论 | 第38-40页 |
2.5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阔叶林演替对土壤真菌群落和代谢功能的影响 | 第42-61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3.2.1 样地设置与土壤样品采集 | 第43页 |
3.2.2 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参数的测定 | 第43页 |
3.2.3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纯化和定量 | 第43页 |
3.2.4 Illumina测序及其数据预处理 | 第43-44页 |
3.2.5 功能基因芯片技术及其数据预处理 | 第44页 |
3.2.6 土壤真菌功能基因分子生态学网络结构的构建 | 第44页 |
3.2.7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8页 |
3.3.1 不同阔叶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分析 | 第45页 |
3.3.2 不同阔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 | 第45-48页 |
3.3.3 土壤真菌的碳、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 | 第48-52页 |
3.3.4 土壤真菌功能基因的分子生态学网络分析 | 第52页 |
3.3.5 森林演替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控制因子 | 第52-58页 |
3.4 讨论 | 第58-59页 |
3.5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神农架国家公园林线过渡带的土壤真菌多样性 | 第61-73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4.2.1 样地设置与土壤样品采集 | 第62页 |
4.2.2 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参数的测定 | 第62页 |
4.2.3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纯化和定量 | 第62-63页 |
4.2.4 Illumina测序及其数据预处理 | 第63页 |
4.2.5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4.3.1 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多样性分析 | 第63-65页 |
4.3.2 林线上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 第65-69页 |
4.3.3 影响林线处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 第69-70页 |
4.4 讨论 | 第70-72页 |
4.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页 |
5.2 讨论 | 第73-74页 |
5.3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9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