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以苏南地区中小学教育实践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缘起第9-11页
        1.1.1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诉求第9页
        1.1.2 乡土文化陷入传承危机第9-10页
        1.1.3 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必要性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国内研究第11-15页
        1.2.2 国外研究第15-16页
        1.2.3 研究述评第16-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页
        1.3.1 理论意义第17页
        1.3.2 实践意义第17页
    1.4 研究设计第17-21页
        1.4.1 概念界定第17-18页
        1.4.2 研究对象第18页
        1.4.3 研究问题第18-19页
        1.4.4 研究目标第19页
        1.4.5 研究内容第19页
        1.4.6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乡土文化的价值及学校教育传承使命第21-31页
    2.1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第21-22页
        2.1.1 乡土文化的内涵第21页
        2.1.2 乡土文化的特征第21-22页
    2.2 乡土文化的育人价值第22-26页
        2.2.1 乡土文化的德育价值第22-23页
        2.2.2 乡土文化的智育价值第23-24页
        2.2.3 乡土文化的体育价值第24页
        2.2.4 乡土文化的美育价值第24-25页
        2.2.5 乡土文化的劳动教育价值第25-26页
    2.3 学校教育传承使命第26-31页
        2.3.1 挖掘隐性的乡土文化价值第26-27页
        2.3.2 坚守正确的乡土文化观第27页
        2.3.3 保护独特的乡土文化样态第27-28页
        2.3.4 培养个体的文化价值内化第28-29页
        2.3.5 彰显学校教育的文化特色第29-31页
第三章 理论依据第31-42页
    3.1 价值导向:文化记忆理论第31-33页
        3.1.1 文化记忆理论的基本观点第31页
        3.1.2 文化记忆理论的价值导向第31-33页
    3.2 目标参照: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第33-35页
        3.2.1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的基本观点第33页
        3.2.2 布鲁纳“教育文化观”的目标参照第33-35页
    3.3 方法论:杜威“教育即生活”第35-37页
        3.3.1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第35页
        3.3.2 “教育即生活”的方法论分析第35-37页
    3.4 课程内容依据:本土知识理论第37-39页
        3.4.1 本土知识理论的内涵第37-38页
        3.4.2 本土知识理论提供内容依据第38-39页
    3.5 教学实践指导:具身认知理论第39-42页
        3.5.1 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第39-40页
        3.5.2 具身认知理论的实践指导第40-42页
第四章 乡土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实践模式第42-61页
    4.1 依托课程媒介的模式第42-49页
        4.1.1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媒介第42-44页
        4.1.2 以校本课程为媒介第44-48页
        4.1.3 以课程基地为媒介第48-49页
    4.2 建立合作共同体的模式第49-56页
        4.2.1 “学校—社区”合作共同体第50-52页
        4.2.2 “大学—小学”合作共同体第52-53页
        4.2.3 中小学校际合作共同体第53-54页
        4.2.4 “馆校”合作共同体第54-56页
    4.3 生成教—学—研链条的模式第56-61页
        4.3.1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第56-57页
        4.3.2 以少年研究院为载体第57-58页
        4.3.3 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第58-61页
第五章 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问题分析第61-71页
    5.1 定位模糊:传承关系混乱第61-62页
    5.2 立场偏差:价值导向错误第62-64页
    5.3 母体缺位:脱离乡土本位第64-65页
    5.4 师资不足:专业教师匮乏第65-67页
    5.5 内容空洞:现实审视缺失第67-69页
    5.6 缺乏支撑:外部力量薄弱第69-71页
第六章 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对策重构第71-77页
    6.1 加强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理论认知第71-73页
        6.1.1 秉承文化记忆的价值取向第71-72页
        6.1.2 平衡文化传承的内部关系第72页
        6.1.3 倡导地方本位的教育模式第72-73页
        6.1.4 开展具身认知的传承活动第73页
    6.2 建立学校教育传承乡土文化的实践保障第73-77页
        6.2.1 提升校长文化领导力第73-74页
        6.2.2 增加教师乡土知能培训第74页
        6.2.3 加强学科渗透与融合第74-75页
        6.2.4 探索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第75-76页
        6.2.5 延伸乡土文化的体验空间第76-77页
结语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1:“乡土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探索”教师访谈提纲第85-86页
附录2:笔者调查访谈的学校清单第86-87页
附录3: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RINARCH模型的变点预测
下一篇:近十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