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地震对隧道的破坏 | 第12-16页 |
1.2.1 典型隧道震害 | 第12-14页 |
1.2.2 隧道震害机理分析 | 第14-16页 |
1.3 地下结构抗震动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高边坡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 第21-40页 |
2.1 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建立 | 第21-25页 |
2.1.1 确定模型参数 | 第21-22页 |
2.1.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2-23页 |
2.1.3 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2 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 第25-38页 |
2.2.1 隧道衬砌加速度分析 | 第26-28页 |
2.2.2 隧道衬砌应力分析 | 第28-30页 |
2.2.3 不同进洞高程隧道衬砌位移分析 | 第30-35页 |
2.2.4 进洞高程对边坡坡面加速度影响 | 第35-37页 |
2.2.5 进洞高程对坡面位移影响 | 第37-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振动台模型试验 | 第40-68页 |
3.1 试验设备与模型箱设计 | 第40-43页 |
3.1.1 振动台技术参数 | 第40-41页 |
3.1.2 试验模型箱设计 | 第41-43页 |
3.2 模型设计 | 第43-52页 |
3.2.1 填土选取与参数试验 | 第43-45页 |
3.2.2 模型大小设计 | 第45-46页 |
3.2.3 传感器布置 | 第46-52页 |
3.3 试验前期准备 | 第52-60页 |
3.3.1 隧道模型制作 | 第52-55页 |
3.3.2 模型填筑 | 第55-57页 |
3.3.3 加载方案设计 | 第57-60页 |
3.4 模型试验变形破坏分析 | 第60-66页 |
3.4.1 模型一 | 第60-62页 |
3.4.2 模型二 | 第62-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4 模型试验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68-98页 |
4.1 加速度响应特征分析 | 第68-83页 |
4.1.1 模型一 | 第69-76页 |
4.1.2 模型二 | 第76-83页 |
4.2 衬砌外侧土压力响应特征分析 | 第83-86页 |
4.3 隧道衬砌应力应变响应特征分析 | 第86-93页 |
4.3.1 隧道衬砌主应力 | 第86-89页 |
4.3.2 隧道衬砌剪应力 | 第89-93页 |
4.4 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 第93-96页 |
4.4.1 坡面加速度对比分析 | 第93-94页 |
4.4.2 隧道衬砌加速度对比分析 | 第94-95页 |
4.4.3 裂缝处峰值加速度对比 | 第95-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5.1 结论 | 第98-99页 |
5.2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