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列车振动荷载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列车振动传播规律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列车振动荷载对既有隧道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交叠隧道动力响应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结构动力有限元理论 | 第20-27页 |
2.1 有限单元法 | 第20页 |
2.2 动力有限单元法 | 第20-23页 |
2.2.1 运到方程的建立 | 第21页 |
2.2.2 质量矩阵 | 第21-22页 |
2.2.3 阻尼模型 | 第22-23页 |
2.3 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运动方程的计算方法 | 第23-27页 |
2.3.1 振型叠加法 | 第23-25页 |
2.3.2 直接积分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交叠隧道计算模型 | 第27-36页 |
3.1 Midas/GTS综述 | 第27页 |
3.2 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选择 | 第27-29页 |
3.3 计算中的基本假定 | 第29页 |
3.4 围岩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3.4.1 计算模型及其单元的选取 | 第29-30页 |
3.4.2 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30-31页 |
3.5 列车振动荷载的确定 | 第31-32页 |
3.6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3.7 计算工况 | 第33-34页 |
3.8 分析断面及特征点的选取 | 第34-3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交叠隧道动力响应研究 | 第36-78页 |
4.1 列车速度对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36-43页 |
4.1.1 各特征点竖向位移响应特征 | 第37-39页 |
4.1.2 各特征点速度响应特征 | 第39-41页 |
4.1.3 各特征点加速度响应特征 | 第41-43页 |
4.2 列车通车方式对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43-48页 |
4.2.1 各特征点竖向位移响应特征 | 第44-46页 |
4.2.2 各特征点竖向速度响应特征 | 第46-47页 |
4.2.3 各特征点竖向加速度响应特征 | 第47-48页 |
4.3 交叠角度对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48-55页 |
4.3.1 各特征点竖向位移响应特征 | 第51-53页 |
4.3.2 各特征点竖向速度响应特征 | 第53-54页 |
4.3.3 各特征点竖向加速度响应特征 | 第54-55页 |
4.4 围岩等级对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55-61页 |
4.4.1 各特征点竖向位移响应特征 | 第57-58页 |
4.4.2 各特征点竖向速度响应特征 | 第58-59页 |
4.4.3 各特征点竖向加速度响应特征 | 第59-61页 |
4.5 隧道间距对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 第61-66页 |
4.5.1 各特征点竖向位移响应特征 | 第62-64页 |
4.5.2 各特征点速度响应特征 | 第64-65页 |
4.5.3 各特征点加速度响应特征 | 第65-66页 |
4.6 隧道结构动力分析的进一步研究 | 第66-77页 |
4.6.1 下穿隧道拱顶的位移响应 | 第68-71页 |
4.6.2 下穿隧道拱顶的速度响应 | 第71-73页 |
4.6.3 下穿隧道拱顶的加速度响应 | 第73-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5.1 概述 | 第78页 |
5.2 结论 | 第78-79页 |
5.3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