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抑郁个体对负性材料的有意遗忘研究:不同训练方法和不同感觉通道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引言第8-9页
1 研究综述第9-20页
    1.1 抑郁的研究综述第9-13页
        1.1.1 抑郁的定义第9页
        1.1.2 抑郁个体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第9-11页
        1.1.3 抑郁的记忆偏差第11-12页
        1.1.4 抑郁的抑制障碍第12-13页
    1.2 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1 干扰对记忆的影响第13-14页
        1.2.2 不同感觉通道对记忆的影响第14页
    1.3 有意遗忘的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1 有意遗忘的定义第14页
        1.3.2 有意遗忘的行为学研究第14-16页
        1.3.3 有意遗忘的生理机制研究第16-17页
    1.4 TNT与遗忘个体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第18-20页
        1.5.1 问题提出第18页
        1.5.2 研究假设第18-19页
        1.5.3 研究意义第19页
        1.5.4 创新之处第19-20页
2 不同训练方法下抑郁个体对负性材料的有意遗忘研究第20-28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研究对象第20-21页
        2.2.1 筛选工具第20页
        2.2.2 筛选对象第20-21页
    2.3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4 实验设计第22页
    2.5 实验程序第22-24页
    2.6 实验结果第24-28页
3 听觉通道中抑郁个体对负性材料的有意遗忘研究第28-34页
    3.1 研究目的第28页
    3.2 研究对象第28-29页
        3.2.1 筛选工具第28页
        3.2.2 筛选对象第28-29页
    3.3 实验材料第29页
    3.4 实验设计第29-30页
    3.5 实验程序第30-31页
    3.6 实验结果第31-34页
4 讨论第34-37页
    4.1 抑郁个体的认知功能受到损害第34页
    4.2 有意遗忘的影响因素第34-37页
        4.2.1 控制成为遗忘的关键第34-35页
        4.2.2 干扰能够帮助遗忘第35页
        4.2.3 不同感觉通道下遗忘效果的比较第35-36页
        4.2.4 实验材料的性质对有意遗忘的影响第36-37页
5 本研究的总结论第37-38页
6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第38-39页
    6.1 研究的创新点第38页
    6.2 研究的不足第38页
    6.3 研究的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附录第44-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能力反馈干预对学习判断的影响
下一篇:MST与CAT相结合的比较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