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温情教育”的对策研究--以蓬安六所初中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1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本课题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6-17页
    四、研究的方法第1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7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17页
    五、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难点及创新第17-19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第17页
        (三)研究的创新点第17-19页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温情教育阐释第19-28页
    一、温情教育的内涵第19页
    二、温情教育的基本要求第19-21页
        (一)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第20页
        (二)要求贯彻生本教育观第20-21页
        (三)要求增加情感因素的投入第21页
    三、温情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第21-22页
        (二)情绪心理学第22页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2页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第22-23页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温情教育的必要性第23-24页
        (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第23页
        (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目标的需要第23页
        (三)响应新课程改革号召的需要第23-24页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温情教育的价值第24-28页
        (一)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第24-25页
        (二)帮助学生升华情感第25-27页
        (三)帮助学生坚定意志第27-28页
第三章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温情教育的现状调查第28-36页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第28页
    二、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温情教育取得的成绩第28-31页
        (一)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能正确认识温情教育理论第28-30页
        (二)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能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性质第30页
        (三)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能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与温情教育的关系第30-31页
    三、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温情教育存在的问题第31-36页
        (一)教学内容缺乏情感性第31-32页
        (二)教学过程缺乏主体性第32-33页
        (三)教学手段缺乏体验性第33-34页
        (四)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第34-35页
        (五)管理方式缺乏人文性第35-36页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温情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6-43页
    一、教师主体层面的原因第36-38页
        (一)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一定的情感特质第36页
        (二)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不足第36-37页
        (三)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第37-38页
    二、学生主体层面的原因第38-39页
        (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第38页
        (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第38页
        (三)学生的差异性加大了温情教育的实施难度第38-39页
    三、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互动性层面的原因第39-40页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习共同体难以形成第39页
        (二)师生关系陌生化导致温情教育的缺失第39-40页
    四、学校层面的原因第40-41页
        (一)教师评价机制与奖励机制不完善第40-41页
        (二)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高第41页
    五、社会环境层面的原因第41-43页
        (一)社会群体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期望过高第41-42页
        (二)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盛行第42-43页
第五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温情教育的对策第43-51页
    一、加强温情教育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第43-45页
        (一)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情感素质第43页
        (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第43-44页
        (三)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第44-45页
    二、加强温情教育需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推动力第45-46页
        (一)学生要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第45页
        (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第45-46页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个性中寻找共性第46页
    三、加强温情教育需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为载体第46-47页
        (一)缩小师生角色差异,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第46-47页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建温情课堂第47页
    四、加强温情教育需以学校的帮助为支撑第47-48页
        (一)学校帮助道德与法治教师增强职业归属感第47-48页
        (二)学校要尊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主体地位第48页
    五、加强温情教育需以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为后盾第48-51页
        (一)社会公正客观地评价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劳动第48-49页
        (二)注重以温情教育为主的家风建设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问卷调查第55-57页
致谢第57-60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内容及时机的研究和实践
下一篇:高中生生物非选择题答题障碍研究--以南充十二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