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疏水性石英砂滤料的制备及其油水分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9页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2-15页
        1.1.1 课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1.3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4-15页
        1.1.4 课题的来源和创新点第15页
    1.2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发展现状第15-18页
        1.2.1 物理法第16-17页
        1.2.2 化学法第17页
        1.2.3 物理化学法第17-18页
        1.2.4 生物化学法第18页
    1.3 过滤理论第18-19页
        1.3.1 过滤理论第18-19页
        1.3.2 过滤技术及其发展第19页
    1.4 超疏水表面的基本理论第19-24页
        1.4.1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第21-22页
        1.4.2 超疏水表面的理论模型第22-24页
    1.5 超疏水材料的制备技术第24-29页
2 高疏水石英砂滤料的制备第29-39页
    2.1 自组装单分子膜基本原理第29-30页
        2.1.1 自组装单分子膜概述第29页
        2.1.2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种类及形成机理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2页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0-31页
        2.2.2 实验方法第31页
        2.2.3 滤料的表征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2.3.1 表面改性机理第32-33页
        2.3.2 表面润湿性测试第33-34页
        2.3.3 SEM分析第34-35页
        2.3.4 XPS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5-37页
        2.3.5 FTIR红外光谱分析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超疏水石英砂滤料的制备第39-47页
    3.1 表面粗糙结构的制备第39-41页
        3.1.1 聚多巴胺概述第39-40页
        3.1.2 聚多巴胺的反应及黏附机理第40-41页
        3.1.3 纳米氧化锌概述第41页
    3.2 实验部分第41-42页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1-42页
        3.2.2 实验方法第42页
        3.2.3 滤料的表征第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5页
        3.3.1 表面改性机理第42页
        3.3.2 表面润湿性测试第42-43页
        3.3.3 SEM分析第43-44页
        3.3.4 XPS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4-45页
        3.3.5 FTIR红外光谱分析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石英砂滤料油水分离实验第47-55页
    4.1 实验部分第47-49页
        4.1.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7-48页
        4.1.2 工作曲线的绘制第48页
        4.1.3 含油废水的配制第48页
        4.1.4 静态吸附实验第48-49页
        4.1.5 离心吸附实验第49页
        4.1.6 油水分离实验第4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4.2.1 工作曲线第49-50页
        4.2.2 静态吸附增重实验第50-51页
        4.2.3 离心吸附实验第51-52页
        4.2.4 油水分离实验第52-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超疏水石英砂滤料的稳定性第55-60页
    5.1 实验部分第55-56页
        5.1.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5页
        5.1.2 耐酸碱性测试第55-56页
        5.1.3 耐洗涤性测试第56页
        5.1.4 耐机械磨损测试第56页
        5.1.5 耐洗涤性测试第56页
        5.1.6 抗空气暴露性测试第5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5.2.1 耐酸碱盐性能第56-57页
        5.2.2 耐洗涤性能第57页
        5.2.3 耐机械摩擦性能第57-58页
        5.2.4 抗空气暴露性能第58-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结论第60-63页
    6.1 结论第60-62页
    6.2 建议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NON工艺快速启动及自养脱氮污泥活性恢复研究
下一篇:污水处理系统及受纳河水中噬菌体在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