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促进高中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新课改的要求第9页
        1.1.2 实验教学现状第9-10页
    1.2 已有相关文献解读第10-12页
        1.2.1 关于高中生证据推理能力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第11-12页
        1.2.3 对研究现状的思考第12页
    1.3 研究目的第12页
    1.4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5 研究内容第13页
    1.6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7 研究架构第14页
2 研究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第14-18页
    2.1 理论基础第14-17页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4-15页
        2.1.2 探究式教学理论第15-16页
            2.1.2.1 杜威的五步探究教学法第15页
            2.1.2.2 施瓦布的科学探究教学第15-16页
        2.1.3 学习进阶理论第16-17页
    2.2 概念界定第17-18页
        2.2.1 证据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2.2.2 推理的概念界定第18页
        2.2.3 证据推理能力的概念界定第18页
3 实验教学内容分析及一线访谈第18-22页
    3.1 教学内容分析第18-21页
        3.1.1 课标解读第18-20页
            3.1.1.1 对“证据推理”能力的解读第18-19页
            3.1.1.2 对化学实验的解读第19-20页
        3.1.2 教材分析第20-21页
    3.2 学情分析第21-22页
        3.2.1 基于学生化学学习经历的学情分析第21页
        3.2.2 基于访谈的学情分析第21-22页
            3.2.2.1 对个别学生的访谈第21页
            3.2.2.2 对教师的访谈第21-22页
4 促进证据推理能力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型的建构第22-25页
    4.1 化学实验教学模型的设计理念第22-23页
    4.2 促进证据推理能力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型第23-25页
5 化学实验教学模型的实施及应用第25-41页
    5.1 研究样本第25页
    5.2 研究内容第25页
    5.3 变量控制第25页
        5.3.1 自变量第25页
        5.3.2 因变量第25页
        5.3.3 控制变量第25页
    5.4 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第25-26页
    5.5 模型实施的过程第26页
    5.6 典型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第26-41页
        5.6.1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杂质离子第26-34页
        5.6.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34-41页
6 数据采集及分析第41-48页
    6.1 学习成绩对比分析第41-43页
    6.2 调查问卷前后测对比分析第43-48页
        6.2.1 对学习兴趣态度的对比分析第43-44页
        6.2.2 对化学实验的掌握情况的对比分析第44-46页
        6.2.3 对学生已具备的证据推理能力的对比分析第46-48页
        6.2.4 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第48页
7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48-50页
    7.1 研究结论第48-49页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49-50页
附录第50-54页
    附录1:“前测学情分析”问卷调查第50-52页
    附录2:“后测学情分析”问卷调查第52-54页
注释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类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以高中化学必修1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