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缩略词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PHAs 数量与组成对聚磷菌合成 Poly-p 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1 聚- -羟基脂肪酸酯(PHAs) | 第10-11页 |
1.1.2 聚磷颗粒(poly-P) | 第11页 |
1.2 PHAs 生物合成过程 | 第11-13页 |
1.2.1 PHAs 生物合成机理 | 第11-12页 |
1.2.2 纯培养菌产 PHAs | 第12-13页 |
1.2.3 混合培养菌产 PHAs | 第13页 |
1.3 PHAs 合成的前提及最优条件 | 第13-15页 |
1.3.1 PHAs 合成的前提条件 | 第13-14页 |
1.3.2 碳源种类对 PHAs 合成的影响 | 第14页 |
1.3.3 碳氮比对 PHAs 合成的影响 | 第14页 |
1.3.4 发酵时间对 PHAs 合成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5 pH 值对 PHAs 合成的影响 | 第15页 |
1.4 生物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1 生物除磷技术研究历史及进展 | 第15-16页 |
1.4.2 生物除磷原理 | 第16页 |
1.4.3 反硝化脱氮除磷 | 第16-17页 |
1.4.4 生物除磷工艺的缺陷性 | 第17-18页 |
1.4.5 磷回收技术 | 第18页 |
1.5 动态投加碳源对 PHAs 合成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1 动态投加碳源对合成 PHAs 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2 动态投加碳源对脱氮除磷的作用 | 第19页 |
1.6 GC-MS 在除磷微生物中 PHAs 测定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1 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1.6.2 GC-MS 测定 PHAs 优势 | 第20页 |
1.7 课题的提出 | 第20-22页 |
1.7.1 课题提出依据 | 第20页 |
1.7.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2-30页 |
2.1 实验装置、工艺流程及其运行参数 | 第22-25页 |
2.1.1 厌氧/好氧交替式生物滤池(AABF)工艺流程图 | 第22-23页 |
2.1.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3-25页 |
2.2 生物滤池蓄磷/磷回收、碳源调控方式 | 第25-26页 |
2.2.1 AABF 磷回收运行原理 | 第25页 |
2.2.2 AABF 蓄磷蓄磷/磷回收运行描述 | 第25-26页 |
2.3 实验运行条件 | 第26-27页 |
2.4 水质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7-28页 |
2.5 GC-MS 分析生物膜中 PHAs | 第28-29页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30页 |
3 AABF 中氮源对蓄磷/除磷的影响 | 第30-50页 |
3.1 氨氮对 AABF 释磷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1 低氨氮对 AABF 释磷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2 高氨氮对 AABF 释磷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硝态氮对 AABF 释磷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1 低硝态氮对 AABF 释磷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高硝态氮对 AABF 释磷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综合分析两种形态氮源对 AABF 释磷的影响 | 第34-37页 |
3.4 氨氮对 AABF 吸磷的影响 | 第37-40页 |
3.4.1 低氨氮对 AABF 吸磷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高氨氮对 AABF 吸磷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 硝态氮对 AABF 吸磷的影响 | 第40-42页 |
3.5.1 低硝态氮对 AABF 吸磷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2 高硝态氮对 AABF 吸磷的影响 | 第41-42页 |
3.6 综合分析两种形态氮源对 AABF 吸磷的影响 | 第42-43页 |
3.7 AABF 中氨氮的变化 | 第43-45页 |
3.7.1 低氨氮进水 AABF 内氨氮浓度随时间变化 | 第43-44页 |
3.7.2 高氨氮进水 AABF 内氨氮浓度随时间变化 | 第44-45页 |
3.8 AABF 中硝态氮的变化 | 第45-47页 |
3.8.1 低硝态氮进水 AABF 内两种氮源浓度随时间变化 | 第45-46页 |
3.8.2 高硝态氮进水 AABF 内两种氮源浓度随时间变化 | 第46-47页 |
3.9 综合分析两种形态氮在 AABF 内去除效率 | 第47-48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动态投加碳源对 AABF 脱氮、除磷,合成 PHAs 的影响 | 第50-59页 |
4.1 动态投加碳源对 AABF 蓄磷/除磷,脱氮的影响 | 第50-52页 |
4.1.1 动态投加碳源投加方式和周期 | 第50页 |
4.1.2 动态投加碳源对 AABF 蓄磷/除磷影响 | 第50-51页 |
4.1.3 动态投加碳源对 AABF 脱氮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 动态投加碳源对 PAOs 体内 PHAs 合成的影响 | 第52-58页 |
4.2.1 实验方法的优化 | 第52-54页 |
4.2.2 PHB 标准曲线 | 第54-56页 |
4.2.3 动态碳源的投加对 PHAs 合成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研究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