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过渡金属化合物负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储能性质的研究

内容提要第4-5页
详细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电池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第15-18页
        1.2.1 锂离子电池第15-17页
        1.2.2 钠离子电池第17-18页
    1.3 负极材料第18-23页
        1.3.1 负极材料对于电池的重要作用第18-19页
        1.3.2 负极材料的选择条件第19-20页
        1.3.3 负极材料储能机制第20-23页
    1.4 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负极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第23-28页
        1.4.1 ZnFe_2O_4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第23-26页
        1.4.2 NiCo_2S_4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第26-28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2章 实验试剂与测试方法第29-36页
    2.1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0-31页
    2.3 材料的表征第31-32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31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1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1-32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2页
        2.3.5 比表面积测试第32页
    2.4 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第32-36页
        2.4.1 电极片的制备第32-33页
        2.4.2 扣式电池的组装第33-34页
        2.4.3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4页
        2.4.4 循环伏安测试第34-35页
        2.4.5 电化学阻抗测试第35-36页
第3章 纳米片组成的空心ZnFe_2O_4微球的制备与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第36-47页
    3.1 前言第36-37页
    3.2 样品的合成及测试条件第37页
        3.2.1 样品的合成第37页
        3.2.2 材料的表征第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3.3.1 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37-40页
        3.3.2 材料的化学性质分析第40-42页
        3.3.3 材料的反应机理及电化学性能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纳米片组成的花状NiCo_2S_4的制备与电化学储钠性能的研究第47-61页
    4.1 前言第47-48页
    4.2 样品的合成及测试条件第48-49页
        4.2.1 样品的合成第48页
        4.2.2 样品的表征第48-4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4.3.1 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49-51页
        4.3.2 材料的化学性质分析第51-52页
        4.3.3 电解液以及充放电电压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54页
        4.3.4 材料的反应机理及电化学性能第54-57页
        4.3.5 变扫速CV与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第57-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3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PSO算法的电力网络无功优化研究
下一篇:核盘菌转录因子SsAMS2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