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 | 第13页 |
1.2 PGPR的生防性能 | 第13-14页 |
1.3 植物免疫中的互作网络 | 第14-17页 |
1.3.1 植物的防御系统 | 第14页 |
1.3.2 诱导植物防御反应 | 第14-15页 |
1.3.3 系统免疫 | 第15-16页 |
1.3.4 水杨酸-茉莉酸-乙烯网络中的信号节点 | 第16-17页 |
1.4 芽孢杆菌脂肽: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多功能武器 | 第17-21页 |
1.4.1 芽孢杆菌—一种生物活性分子源 | 第17页 |
1.4.2 结构相关化合物的不同活性 | 第17-18页 |
1.4.3 脂肽对植物病原体的直接拮抗作用 | 第18-19页 |
1.4.4 脂肽..植物抗性的诱导剂 | 第19-20页 |
1.4.5 芽孢杆菌在脂肽生产中的生态适应性 | 第20-21页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1-22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菌株SL-44对辣椒生防和促生作用的研究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2.1.1 实验菌株及植物来源 | 第23页 |
2.1.2 培养基 | 第23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1.4 菌株SL-44体外抑菌活性测试 | 第24-25页 |
2.1.5 菌株SL-44产嗜铁素性能检测 | 第25页 |
2.1.6 菌株SL-44固氮性能检测 | 第25页 |
2.1.7 菌株SL-44溶磷能力检测 | 第25页 |
2.1.8 菌株SL-44产IAA能力检测 | 第25页 |
2.1.9 盆栽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2.1.10 辣椒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及趋化性试验 | 第26页 |
2.1.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辣椒根系分泌物 | 第26页 |
2.2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2.3.1 四株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 | 第26-27页 |
2.3.2 SL-44的抑菌效果 | 第27-28页 |
2.3.3 菌株SL-44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溶磷作用 | 第28页 |
2.3.4 菌株SL-44产IAA的能力 | 第28-29页 |
2.3.5 菌株SL-44分泌嗜铁素的性能 | 第29-30页 |
2.3.6 菌株SL-44的固氮性能 | 第30页 |
2.3.7 辣椒的生长指标 | 第30-31页 |
2.3.8 菌株SL-44的定殖作用 | 第31-32页 |
2.3.9 菌株SL-44对辣椒根系分泌物的趋化反应 | 第32页 |
2.3.10 辣椒根系分泌物的GC-MS分析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菌株SL-44诱导辣椒系统抗性的研究 | 第34-49页 |
引言 | 第3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3.1.1 实验菌株及植物来源 | 第34-35页 |
3.1.2 菌株SL-44滤液对病原菌的破坏作用 | 第35页 |
3.1.3 辣椒植物各类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37页 |
3.1.4 辣椒叶片组织化学和荧光学染色试验 | 第37-38页 |
3.1.5 辣椒植物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检测 | 第38-39页 |
3.1.6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9-40页 |
3.1.7 辣椒叶片总RNA的提取及反转录 | 第40-41页 |
3.1.8 抗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41-42页 |
3.2 结果和讨论 | 第42-48页 |
3.2.1 菌株SL-44滤液对病原菌的破坏作用 | 第42-43页 |
3.2.2 辣椒叶片系统抗性相关生理指标 | 第43-44页 |
3.2.3 活性氧和胼胝质的累积 | 第44-46页 |
3.2.4 辣椒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 | 第46页 |
3.2.5 辣椒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46-48页 |
3.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SL-44抗菌物质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9-57页 |
引言 | 第49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1.1 抗菌粗提物的制备 | 第49-50页 |
4.1.2 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 | 第50页 |
4.1.3 抗菌物质对酸碱的稳定性 | 第50页 |
4.1.4 抗菌物质对有机溶剂的稳定性 | 第50页 |
4.1.5 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iturinA的鉴定 | 第50页 |
4.1.6 不同培养基条件下SL-44的生长情况 | 第50页 |
4.1.7 不同条件下SL-44的产芽孢量检测 | 第50-5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4.2.1 不同温度、酸碱度、有机溶剂对抗菌粗提物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2 SL-44抗菌物质的鉴定 | 第52-55页 |
4.2.3 不同培养基条件下SL-44的生物量及pH值变化 | 第55页 |
4.2.4 不同条件下SL-44产孢子量的变化 | 第55-56页 |
4.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附件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