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13-20页 |
(一)选题依据 TC \* MERGEFORMAT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8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0页 |
一、华应龙小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特质 | 第20-25页 |
(一)生动形象的启智语言 | 第20-21页 |
1.以趣唤思,升华每个学生的生命 | 第20页 |
2.循循善诱,合理开采学生的闪光点 | 第20-21页 |
3.借人喻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 第21页 |
(二)以生为本的情感语言 | 第21-22页 |
1.“因材施问”,尊重每个学生差异 | 第21-22页 |
2.“以爱化人”,爱心点化学生生命 | 第22页 |
3.民主平等,温暖每个学生心间 | 第22页 |
(三)点化生命的意志语言 | 第22-23页 |
1.追求“以错化人”,让差错培养学生人格 | 第22-23页 |
2.开发“差错资源”,让学生勇敢亮错求真 | 第23页 |
3.利用“传统文化”,让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 第23页 |
(四)激活课堂的行为语言 | 第23-25页 |
1.保持面带微笑,暖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 第24页 |
2.坚持细心倾听,平视每一个学生的世界 | 第24页 |
3.构建数学之美,涌进每一个学生的乐园 | 第24-25页 |
二、华应龙小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形成路径分析 | 第25-31页 |
(一)从“心”开始,秉持匠心 | 第25-27页 |
1.教育观——求真育人 | 第25-26页 |
2.教师观——“三爱”原则 | 第26-27页 |
3.学生观——以生为本 | 第27页 |
(二)由“读”深化,积累知识 | 第27-29页 |
1.坐拥书城,博览群书 | 第27-28页 |
2.惜时如金,手不释卷 | 第28页 |
3.报纸杂志,汲取营养 | 第28-29页 |
(三)以“做”生发,守正出新 | 第29-31页 |
1.千锤百炼 | 第29页 |
2.善于思考 | 第29-30页 |
3.笔耕不辍 | 第30-31页 |
三、华应龙小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具体运用——以小学数学的几课为例 | 第31-41页 |
(一)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以《平均数》为例 | 第31-33页 |
1.课程伊始的方向坐标 | 第31-32页 |
2.借人育数的幽默比喻 | 第32页 |
3.人文关怀的幽默评价 | 第32-33页 |
(二)启迪智慧性的语言点燃学生思维——以《圆的认识》为例 | 第33-36页 |
1.引发悬念的头脑刺激 | 第33-34页 |
2.产婆术式的智慧启迪 | 第34-35页 |
3.大方无隅的独特评价 | 第35-36页 |
(三)生动形象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以《角的度量》为例 | 第36-38页 |
1.巧设情境的形象导入 | 第36-37页 |
2.恰到好处的形象例子 | 第37页 |
3.比喻恰当的形象评价 | 第37-38页 |
(四)简洁规范性的语言明晰知识脉络——以《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 | 第38-41页 |
1.简洁规范的导入语 | 第38-39页 |
2.明晰脉络的对话语 | 第39页 |
3.简洁求真的评价语 | 第39-41页 |
四、华应龙小学课堂教学语言对小学教师的启示 | 第41-46页 |
(一)秉持匠心:孕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基因 | 第41-43页 |
1.拥有爱心,洒满儿童纯真心田 | 第41-42页 |
2.葆有童心,洋溢民主教育气息 | 第42页 |
3.教有耐心,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 第42页 |
4.守正育心,赋予事业不竭动能 | 第42-43页 |
(二)勤于读书:催生教学语言艺术的养料 | 第43-44页 |
1.择高处立——读教育经典书 | 第43页 |
2.厚积薄发——读教学专业书 | 第43-44页 |
3.拓宽视野——读专业之外书 | 第44页 |
(三)实践探索:锤炼教学语言艺术的基地 | 第44-46页 |
1.苦于练——提升教学语言素养 | 第44-45页 |
2.善于思——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 第45页 |
3.勤于写——梳理教育实践经验 | 第45-46页 |
结束语——“我不只是数学”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