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石油烃降解产甲烷过程中的厌氧细菌分离与鉴定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7-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5页
        1.2.1 互营菌的定义及互营产甲烷作用第18-20页
        1.2.2 互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第20-23页
        1.2.3 互营微生物传统分离策略第23-24页
        1.2.4 互营微生物分离的新策略和展望第24-25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技术路线第26-27页
        1.4.1 研究内容第26页
        1.4.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互营VFAs降解菌的富集培养第27-42页
    2.1 实验目的第27页
    2.2 实验材料第27-29页
        2.2.1 样品来源第27页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7-28页
        2.2.3 培养基第28-29页
    2.3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3.1 技术路线第29-30页
        2.3.2 培养基和厌氧试剂的配制第30页
        2.3.3 接种与富集培养第30-31页
        2.3.4 甲烷含量的测定第31页
        2.3.5 VFAs含量的测定第31页
        2.3.6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31-32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2.4.1 VFAs富集培养互营烃降解菌系结果第32-33页
        2.4.2 互营VFAs降解菌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33-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互营烃/VFAs降解菌的高通量定向分离第42-49页
    3.1 实验目的第42页
    3.2 实验材料第42-44页
        3.2.1 实验菌系第42页
        3.2.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2页
        3.2.3 培养基第42-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45页
        3.3.1 技术路线第44页
        3.3.2 培养基和厌氧试剂的配制第44页
        3.3.3 产甲烷古菌的培养第44页
        3.3.4 高通量定向分离互营菌第44-45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Petroclostridiumxylanilyticumgen.nov.sp.nov.的分离鉴定,及新科Hungateiclostridiaceaefam.nov的提出第49-74页
    4.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1.1 菌株来源第49页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9页
        4.1.3 培养基第49-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5页
        4.2.1 菌株分离纯化第50页
        4.2.2 形态学特征鉴定第50-51页
        4.2.3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第51-52页
        4.2.4 细胞脂肪酸、极性脂及呼吸醌测定第52-53页
        4.2.5 DNAG+Cmol%测定第53页
        4.2.6 遗传学特征鉴定第53-55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70页
        4.3.1 形态学特征第55页
        4.3.2 生理生化特征第55-57页
        4.3.3 细胞脂肪酸、极性脂及呼吸醌测定第57-58页
        4.3.4 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学特征第5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4页
第五章 Biomaibacteracetigenesgen.nov.sp.nov.的鉴定,与新科Biomaibacteraceaefam.nov的提出第74-87页
    5.1 实验材料第74-75页
        5.1.1 菌株来源第74页
        5.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74页
        5.1.3 培养基第74-75页
    5.2 实验方法第75-76页
        5.2.1 菌株分离纯化第75页
        5.2.2 形态学特征鉴定第75页
        5.2.3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第75-76页
        5.2.4 细胞脂肪酸、极性脂和呼吸醌测定第76页
        5.2.5 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学特征鉴定第76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85页
        5.3.1 形态学特征第76-77页
        5.3.2 生理生化特征第77-79页
        5.3.3 极性脂和呼吸醌的测定第79页
        5.3.4 遗传学特征第79-85页
    5.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工作不足与展望第87-89页
    6.1 全文总结第87-88页
        6.1.1 互营VFAs降解菌的富集培养第87页
        6.1.2 互营烃/VFAs降解菌的高通量定向分离第87页
        6.1.3 Petroclostridium xylanilyticum gen. nov., sp. nov. 的鉴定以及新科Hungateiclostridiaceae fam. nov提出第87-88页
        6.1.4 Biomaibacter acetigenes gen. nov., sp. nov. 的鉴 定及 新科Biomaibacteraceae fam. nov的提出第88页
    6.2 工作不足与展望第88-89页
        6.2.1 未能分离获得互营烃降解菌第88页
        6.2.2 Petroclostridium xylanilyticum及Biomaibacter acetigenes的基因功能分析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作者简历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本征型自愈合酰胺基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城市消防安全监管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