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自愈合聚合物材料 | 第12-15页 |
1.2 本征型自愈合聚合物材料 | 第15-26页 |
1.2.1 可逆共价键型自愈合聚合物材料 | 第16-19页 |
1.2.2 氢键型自愈合聚合物材料 | 第19-23页 |
1.2.3 离子键型自愈合聚合物材料 | 第23-26页 |
1.3 自愈合纳米复合聚合物材料 | 第26-31页 |
1.3.1 自愈合碳基纳米复合聚合物材料 | 第27-29页 |
1.3.2 其它自愈合纳米复合聚合物材料 | 第29-31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31-33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氢键与离子键本征型自愈合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 | 第33-64页 |
2.1 前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3-34页 |
2.2.2 自愈合弹性体的合成 | 第34页 |
2.2.3 表征与测试 | 第34-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62页 |
2.3.1 自愈合材料的合成原理与表征 | 第37-44页 |
2.3.1.1 合成原理 | 第37-38页 |
2.3.1.2 结构表征 | 第38-40页 |
2.3.1.3 平均分子量 | 第40-42页 |
2.3.1.4 离子键表征 | 第42-43页 |
2.3.1.5 氢键表征 | 第43-44页 |
2.3.2 自愈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44-56页 |
2.3.2.1 力学性能与聚集态结构分析 | 第44-49页 |
2.3.2.2 热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2.3.2.3 粘弹性分析 | 第51-52页 |
2.3.2.4 介电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2.3.2.5 耐水性分析 | 第53-54页 |
2.3.2.6 微观结构分析 | 第54-56页 |
2.3.3 自愈合材料的愈合性能 | 第56-62页 |
2.3.3.1 自愈合机理 | 第56-59页 |
2.3.3.2 离子键与氢键的愈合效果 | 第59-6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二氧化硅改性自愈合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 | 第64-83页 |
3.1 前言 | 第6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64-65页 |
3.2.2 二氧化硅改性自愈合弹性体的制备 | 第65页 |
3.2.3 表征与测试 | 第6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5-81页 |
3.3.1 二氧化硅的种类对自愈合材料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65-71页 |
3.3.1.1 结构表征 | 第65-66页 |
3.3.1.2 力学性能 | 第66-68页 |
3.3.1.3 微观结构 | 第68-69页 |
3.3.1.4 自愈合性能及机理 | 第69-71页 |
3.3.2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自愈合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71-81页 |
3.3.2.1 力学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3.3.2.2 热性能分析 | 第72-74页 |
3.3.2.3 粘弹性分析 | 第74-75页 |
3.3.2.4 吸水性分析 | 第75-76页 |
3.3.2.5 微观结构分析 | 第76-77页 |
3.3.2.6 自愈合性能分析 | 第77-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