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论题界定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退休人员再就业工伤的理论分析 | 第14-18页 |
2.1 退休再就业人员的外延界定分析 | 第14-16页 |
2.1.1 现有范围的认知分析 | 第14-15页 |
2.1.2 正本清源:退休再就业人员范围认知 | 第15-16页 |
2.2 工伤的相关概念和认定分析 | 第16-18页 |
2.2.1 工伤的相关概念分析 | 第16页 |
2.2.2 劳动关系作为工伤认定前置性条件的认知 | 第16-18页 |
第3章 我国退休人员再就业工伤权益保护存在困境 | 第18-27页 |
3.1 退休人员再就业认定工伤存在困境 | 第18-21页 |
3.1.1 理论困境 | 第18-20页 |
3.1.2 立法困境 | 第20-21页 |
3.2 退休再就业人员适用工伤保险存在困境 | 第21-24页 |
3.2.1 立法尚无明确规定 | 第22-23页 |
3.2.2 司法实践“同案不同判” | 第23-24页 |
3.2.3 工伤赔偿时间长过程复杂 | 第24页 |
3.3 退休再就业人员工伤后的民事救济存在困境 | 第24-27页 |
3.3.1 退休再就业人员举证责任过重 | 第25页 |
3.3.2 民事赔偿执行难 | 第25-27页 |
第4章 域外退休人员再就业工伤权益保护的现状及评析 | 第27-33页 |
4.1 美国工伤保险制度保护年老的雇员 | 第27-28页 |
4.2 日本工伤保险制度保护退休再就业人员 | 第28-29页 |
4.3 德国工伤保险制度保护退休再就业人员 | 第29-30页 |
4.4 域外退休人员再就业工伤权益保护的评析 | 第30-33页 |
4.4.1 工伤保险的相关立法比较完善 | 第31页 |
4.4.2 退休再就业人员已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 第31-32页 |
4.4.3 坚持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退休人员再就业工伤立法的建议 | 第33-42页 |
5.1 退休再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属于劳动关系 | 第33-36页 |
5.1.1 退休再就业人员符合劳动者的地位 | 第33-34页 |
5.1.2 退休再就业人员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第34-35页 |
5.1.3 退休再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法律关系认定标准的完善 | 第35-36页 |
5.2 退休再就业人员因工受伤适用工伤保险 | 第36-40页 |
5.2.1 退休再就业人员适用工伤保险的优越性 | 第36-38页 |
5.2.2 协调退休再就业人员工伤保险与养老保险的关系 | 第38-39页 |
5.2.3 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费率的讨论 | 第39-40页 |
5.3 退休再就业人员工伤赔偿机制的优化 | 第40-42页 |
5.3.1 简化工伤赔偿法律程序 | 第40页 |
5.3.2 加强工会在工伤赔偿中的作用 | 第40页 |
5.3.3 设立退休再就业人员的工伤赔偿救助机构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