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防范与对策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外的主要研究第13-17页
        1.2.2 国内的主要研究第17-19页
        1.2.3 文献评述第19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0-22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1.4.2 本文的不足第21-22页
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理论及内在逻辑第22-25页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23页
    2.2 财务造假动因理论—GONE理论第23-25页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分析第25-38页
    3.1 财务造假的定义第25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特点及危害第25-30页
        3.2.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第25-26页
        3.2.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第26-28页
        3.2.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第28-30页
    3.3 财务造假的成因第30-31页
        3.3.1 内控结构失衡第30页
        3.3.2 外部监督监管不力第30-31页
        3.3.3 筹资融资以及维持上市地位的需要第31页
        3.3.4 维持经营业绩和市场竞争地位以及维护政治利益的需要第31页
    3.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第31-38页
4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分析第38-44页
    4.1 金亚科技案情介绍第38页
    4.2 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手段分析第38-40页
        4.2.1 伪造财务数据第38-39页
        4.2.2 虚增利润总额第39页
        4.2.3 虚增银行存款第39页
        4.2.4 虚列预付账款第39-40页
    4.3 金亚科技造假原因分析第40-42页
        4.3.1 公司实际控制人谋求个人利益第40页
        4.3.2 内部治理结构失衡,监管不严第40-41页
        4.3.3 外部审计机构失职第41-42页
        4.3.4 规避退市的需要第42页
        4.3.5 违法成本低廉第42页
    4.4 金亚科技案得到的借鉴第42-44页
5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建议第44-52页
    5.1 公司层面第44-46页
        5.1.1 完善内部控制结构和相关制度并有效执行第44页
        5.1.2 加强审计委员会的监管职责和审计委员的责任意识第44-46页
    5.2 外部中介机构层面第46-48页
        5.2.1 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准则,提高注册会计师审慎执业意识第46页
        5.2.2 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提高协助财务造假成本第46-47页
        5.2.3 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第47-48页
        5.2.4 引入保荐人终身督导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第48页
    5.3 投资者层面第48-49页
        5.3.1 提高对财务异常信息的识别能力第48-49页
        5.3.2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第49页
    5.4 政府层面第49-52页
        5.4.1 提高违法成本第49-50页
        5.4.2 提高监管部门的审查力度和效率第50页
        5.4.3 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第50-5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6.1 结论第52页
    6.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绵阳万达广场体验营销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