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阅读论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基于对S市第一小学四年级7班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0页
        (一)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第10页
        (二)部编版教材对阅读能力的新要求第10页
        (三)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0页
        (二)实践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1-16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1-14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三)文献述评第16页
    四、研究设计第16-19页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6页
        (二)研究内容第16-17页
        (三)技术路线图第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五)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4页
    一、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阅读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9页
        (二)群文阅读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二、群文阅读教学概念的厘清第20-22页
        (一)群文阅读教学与主题阅读教学第20-21页
        (二)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第21-22页
        (三)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第22页
    三、理论基础第22-24页
        (一)建构主义理论第22页
        (二)有效教学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行动研究前:了解现状,拟定计划第24-32页
    一、研究对象概述第24-25页
        (一)学校概况第24页
        (二)行动者和研究者概况第24页
        (三)研究目标对象概况第24-25页
    二、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材分析第25-28页
        (一)双线组织单元教学第25-27页
        (二)大单元:导语引领,素养出发,完整学习第27页
        (三)大任务:文本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第27页
        (四)大情境:真实生活中的深度学习第27-28页
        (五)多课型:拓展阅读平台第28页
        (六)大范围:由内向外,由少到多第28页
    三、群文阅读的教师认知第28-30页
        (一)群文阅读是对教材的补充第28-29页
        (二)群文阅读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联系与区别第29页
        (三)群文阅读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第29-30页
        (四)群文阅读对于学生的挑战第30页
        (五)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第30页
    四、教学议题与文本设计第30-32页
第四章 行动研究中:教学尝试,不断改进第32-49页
    一、教学行动研究三阶段第32-47页
        (一)阶段一:初步尝试,多文本学习与速读培养第32-37页
        (二)阶段二:再次尝试,相似性文本与策略探索第37-42页
        (三)阶段三:不断尝试,互文性文本与课堂探索第42-47页
    二、实践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行动研究后:及时分析,多角度对比第49-56页
    一、群文阅读效果学生自评分析第49-52页
        (一)群文阅读喜爱程度第49页
        (二)群文阅读方式第49-51页
        (三)群文阅读效果第51-52页
    二、群文阅读课堂的效果对比第52-56页
        (一)学生方面第52-54页
        (二)教师方面第54-55页
        (三)学校与家庭第55-56页
第六章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启示第56-61页
    一、议题与目标相结合,实现“一课一得”第56-57页
        (一)教学目标与议题的结合第56页
        (二)从学生学情出发第56页
        (三)教学方法与议题的结合第56-57页
    二、文本选择具有结构性第57-58页
        (一)组织多元形态的文本第57页
        (二)重视教材内文本的整合第57页
        (三)以教材为基础的文本组合第57-58页
    三、集体建构的过程第58-60页
        (一)教学活动组织多元性第58页
        (二)练习阅读策略,促进学生真阅读第58-59页
        (三)巧妙设问,深入阅读第59-60页
    四、倡导多元的教学评价第60页
        (一)多元化评价方式第60页
        (二)制定评价标准第60页
    五、多方支持第60-61页
第七章 结语第61-62页
    一、研究结论第61页
    二、研究不足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一 :小学生群文阅读情况调查问卷第64-68页
附录二 :教师非正式访谈提纲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71页
附件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嵌入性理论视角下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困境及对策研究--以阳江市江城区为例
下一篇:阳江市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