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工会维权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农民工权益 | 第21页 |
2.1.2 工会 | 第21-22页 |
2.1.3 工会的维权职能 | 第22-23页 |
2.2 工会维权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劳动关系理论 | 第23页 |
2.2.2 公民权益保障理论 | 第23-24页 |
2.2.3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阳江市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概况 | 第26-35页 |
3.1 阳江市工会情况简介 | 第26-27页 |
3.1.1 组织架构 | 第26页 |
3.1.2 主要工作职责 | 第26-27页 |
3.2 阳江市农民工群体概况及遭受侵权概况 | 第27-30页 |
3.2.1 阳江市农民工群体特征 | 第27-28页 |
3.2.2 阳江市农民工遭受侵权情况 | 第28-30页 |
3.2.3 阳江市农民工遭受侵权对社会的影响因素 | 第30页 |
3.3 阳江市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实践 | 第30-35页 |
3.3.1 阳江市工会维权工作措施 | 第30-33页 |
3.3.2 阳江市工会维权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阳江市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5-56页 |
4.1 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情况调研 | 第35-45页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35页 |
4.1.2 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情况 | 第35-36页 |
4.1.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6-45页 |
4.2 阳江市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4.2.1 工会法律维权保障不到位 | 第45-47页 |
4.2.2 工会自身建设问题 | 第47-48页 |
4.2.3 工会维权环境不佳 | 第48-49页 |
4.3 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9-56页 |
4.3.1 权益保障的公共政策缺位 | 第49-50页 |
4.3.2 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50-51页 |
4.3.3 工会维权机制不完善 | 第51-52页 |
4.3.4 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 | 第52-54页 |
4.3.5 工会维权缺乏独立性 | 第54-55页 |
4.3.6 工会队伍自身能力不足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其它地区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做法借鉴和启示 | 第56-60页 |
5.1 其他地区维护农民工权益做法借鉴 | 第56-59页 |
5.1.1 裕元鞋厂罢工事件中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做法借鉴 | 第56-58页 |
5.1.2 江苏省仪征市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做法借鉴 | 第58-59页 |
5.2 对阳江市工会工作的启示和设想 | 第59-60页 |
5.2.1 工作启示 | 第59页 |
5.2.2 工作设想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加强阳江市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的对策 | 第60-72页 |
6.1 加强工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 | 第60-62页 |
6.1.1 合理定位工会和党政的关系 | 第60-61页 |
6.1.2 推动多方联动的维权体制 | 第61页 |
6.1.3 推动工会参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立法 | 第61-62页 |
6.2 建立健全的工会维权机制 | 第62-66页 |
6.2.1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 第62-63页 |
6.2.2 完善诉求调处机制 | 第63-64页 |
6.2.3 完善诉求表达机制 | 第64-65页 |
6.2.4 完善权益保障机制 | 第65-66页 |
6.3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 第66-69页 |
6.3.1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工作 | 第66-67页 |
6.3.2 加强工会组织服务意识 | 第67-68页 |
6.3.3 加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 第68-69页 |
6.4 完善工会服务农民工机制 | 第69-72页 |
6.4.1 加强农民工帮扶工作 | 第69-70页 |
6.4.2 加强农民工思想引导工作 | 第70页 |
6.4.3 加强宣传农民工维权工作 | 第70页 |
6.4.4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