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钛合金加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电火花铣削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钛合金电火花铣削加工的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钛合金电火花铣削加工机理与加工过程简述 | 第18-19页 |
2.3 材料特性对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 极性效应对电火花铣削加工钛合金的影响 | 第20-22页 |
2.4.1 试验条件 | 第20页 |
2.4.2 电极损耗率的试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2.4.3 加工效率的试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 第21-22页 |
2.5 工作液介质特性对钛合金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影响 | 第22-23页 |
2.6 电极旋转对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影响 | 第23-24页 |
2.7 冲液条件对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影响 | 第24-2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钛合金电火花铣削加工流场仿真的研究 | 第26-38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FLUENT仿真过程简述 | 第26-27页 |
3.3 流场仿真的理论模型 | 第27-28页 |
3.4 流场仿真的几何模型 | 第28页 |
3.5 前处理及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28-29页 |
3.5.1 CFD软件的前处理 | 第28-29页 |
3.5.2 仿真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29页 |
3.6 流场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3.6.1 冲液压力对流场的影响 | 第29-33页 |
3.6.2 电极转速对流场的影响 | 第33-35页 |
3.6.3 铣削深度对流场的影响 | 第35-36页 |
3.6.4 工件材料特性对流场的影响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钛合金电火花铣削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38-48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4.3 流场仿真的验证实验 | 第39-44页 |
4.3.1 冲液压力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39-40页 |
4.3.2 电极转速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0-42页 |
4.3.3 铣削深度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2-43页 |
4.3.4 工件材料特性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3-44页 |
4.4 电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4-47页 |
4.4.1 脉冲宽度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4-45页 |
4.4.2 脉冲间隔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5页 |
4.4.3 峰值电流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钛合金电火花铣削工艺试验研究 | 第48-63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试验条件 | 第48页 |
5.3 响应曲面试验方案设计 | 第48-49页 |
5.4 响应曲面试验结果 | 第49-50页 |
5.5 加工效率的响应曲面分析 | 第50-54页 |
5.5.1 加工效率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5.5.2 方差及显著性分析 | 第50-51页 |
5.5.3 回归模型的优化 | 第51页 |
5.5.4 残差的正态概率分布图 | 第51-52页 |
5.5.5 加工效率的响应曲面分析 | 第52-54页 |
5.5.6 加工效率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预测及验证 | 第54页 |
5.6 电极损耗率的响应曲面分析 | 第54-59页 |
5.6.1 电极损耗率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5.6.2 方差及显著性分析 | 第55-56页 |
5.6.3 回归模型的优化 | 第56页 |
5.6.4 残差的正态概率分布图 | 第56-57页 |
5.6.5 电极损耗率的响应曲面分析 | 第57-59页 |
5.6.6 电极损耗率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预测及验证 | 第59页 |
5.7 电蚀产物的后处理试验 | 第59-62页 |
5.7.1 试样制备 | 第59-60页 |
5.7.2 金相组织分析 | 第60-61页 |
5.7.3 硬度测试 | 第61页 |
5.7.4 拉伸试验 | 第61-6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