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住房过滤理论 | 第16-17页 |
二、新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18页 |
三、公平分配理论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9-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研究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内容 | 第21-36页 |
第一节 土地管理制度 | 第21-23页 |
一、土地供应制度 | 第21-22页 |
二、土地交易制度 | 第22页 |
三、土地产权制度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住房金融政策 | 第23-26页 |
一、住房消费金融政策 | 第23-25页 |
二、住房建造金融政策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组屋的分配政策 | 第26-34页 |
一、准入退出机制 | 第26-32页 |
二、分配方式和程序 | 第32-34页 |
第四节 组屋的物业管理政策 | 第34-36页 |
一、组屋更新 | 第34-35页 |
二、组屋维护 | 第35页 |
三、更新和维护费用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成功及原因分析 | 第36-53页 |
第一节 完善的住房保障管理体制 | 第36-42页 |
一、住房保障责任主体 | 第36-40页 |
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 第40-41页 |
三、市场机制作用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住房保障各项制度的高效配合 | 第42-50页 |
一、土地有效供应保障组屋建设 | 第42-44页 |
二、住房金融完善提供资金保障 | 第44-47页 |
三、分配机制科学合理保证分配公平 | 第47-50页 |
第三节 住房保障的法律体系完善 | 第50-53页 |
一、制度实施立法先行 | 第50-51页 |
二、住房法律体系完备 | 第51页 |
三、法律规定严明细致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局限性及原因研究 | 第53-59页 |
第一节 土地强征侵害私权 | 第53-55页 |
一、土地制度侵害私权的现状 | 第53-54页 |
二、土地制度侵害私权的根源 | 第54-55页 |
第二节 住房金融制度的局限性 | 第55-58页 |
一、政府执政能力考验 | 第55-56页 |
二、政府金融政策工具失灵 | 第56-58页 |
第三节 组屋制度“政治化” | 第58-59页 |
一、组屋制度与选票的关联 | 第58-59页 |
二、反对党抨击执政党的手段 | 第59页 |
第五章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59-74页 |
第一节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及问题 | 第59-65页 |
一、住房保障现有制度 | 第59-61页 |
二、我国住房保障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1-65页 |
第二节 借鉴新加坡经验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 | 第65-74页 |
一、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 第65-69页 |
二、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 第69-70页 |
三、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后记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