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人员紧急疏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铁路客运站内人员疏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人员疏散分析 | 第17-25页 |
2.1 大型铁路客运站概述 | 第17页 |
2.2 铁路客运站特性分析 | 第17-22页 |
2.2.1 大型铁路客运站系统特点分析 | 第17-18页 |
2.2.2 大型铁路客运站功能特点 | 第18-19页 |
2.2.3 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客流特点 | 第19-20页 |
2.2.4 大型铁路客运站内各设施的特点 | 第20-22页 |
2.3 大型铁路客运站人员安全疏散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2.3.1 铁路客运站内疏散人员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铁路客运站交通组织形式 | 第23页 |
2.3.3 铁路客运站内布局影响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功能区域划分方法与疏散仿真研究 | 第25-33页 |
3.1 铁路客运站功能区域划分的聚类分析 | 第25-26页 |
3.2 铁路客运站疏散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 | 第26-29页 |
3.2.1 图的表示方法 | 第26-27页 |
3.2.2 相似矩阵的计算 | 第27页 |
3.2.3 图的划分准则 | 第27-29页 |
3.3 划分大型铁路客运站的谱聚类算法 | 第29-31页 |
3.3.1 迭代谱聚类算法 | 第29-30页 |
3.3.2 多路谱聚类算法 | 第30-31页 |
3.4 三维可视化人员疏散软件Pathfinder | 第31-32页 |
3.4.1 Pathfinder概述 | 第31页 |
3.4.2 Pathfinder的特点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谱聚类在铁路客运站疏散功能区域划分中的应用 | 第33-46页 |
4.1 基于谱聚类的铁路客运站功能区域划分设计 | 第33-36页 |
4.1.1 基于人员疏散轨迹的客运站聚类算法描述 | 第33-35页 |
4.1.2 人员疏散流量的相似度矩阵计算 | 第35页 |
4.1.3 相似度图的构造 | 第35页 |
4.1.4 划分疏散功能区域 | 第35-36页 |
4.2 谱聚类算法在沈阳站疏散功能区域划分的实际应用 | 第36-40页 |
4.2.1 沈阳站简介 | 第36-38页 |
4.2.2 建立沈阳站疏散模型 | 第38-40页 |
4.3 划分沈阳站高架候车层的疏散功能区域 | 第40-45页 |
4.3.1 提取划分沈阳站高架候车层功能区域数据 | 第40-43页 |
4.3.2 沈阳站高架候车层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43页 |
4.3.3 程序与模型结合得到疏散功能区域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疏散功能区域重新划分沈阳站高架候车层 | 第46-69页 |
5.1 事故背景一的四种模型比较分析 | 第46-62页 |
5.1.1 沈阳站高架候车层原始疏散模型 | 第46-50页 |
5.1.2 重新规划沈阳站高架候车层模型的方案一 | 第50-52页 |
5.1.3 重新规划沈阳站高架候车层模型的方案二 | 第52-55页 |
5.1.4 重新规划沈阳站高架候车层模型的方案三 | 第55-57页 |
5.1.5 沈阳站高架候车层的原始模型与重新规划的三种模型对比分析 | 第57-62页 |
5.2 事故背景二的四种疏散模型比较分析 | 第62-67页 |
5.2.1 沈阳站高架候车层四种疏散模型说明 | 第62页 |
5.2.2 沈阳站高架候车层四种模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2-67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A 功能区域划分的核心代码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