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异齿亚纲贝类DNA条形码与系统发生学研究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9页
    1 DNA 条形码技术第17-25页
        1.1 传统的基于形态学鉴定方法的局限性第17-18页
        1.2 新兴的生物分类方法— DNA 条形码技术被提出第18-19页
        1.3 DNA 条形码技术的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方法第19-22页
        1.4 DNA 条形码分析方法的优点第22-23页
        1.5 DNA 条形码 DNA 条形码技术在海洋生物类群中的应用第23-24页
        1.6 DNA 条形码研究存在的质疑第24-25页
    2 分子系统发育学第25-30页
        2.1 分子系统发育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第26-27页
        2.2 分子系统发育学的分析方法第27-28页
        2.3 DNA 序列的比对和分子系统树各种构建方法第28-30页
    3 异齿亚纲贝类的概况第30-35页
        3.1 外部形态学特征第31-32页
        3.2 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第32页
        3.3 异齿亚纲现行的分类系统第32-35页
        3.4 分子系统学研究与传统分类系统的矛盾之处第35页
    4 樱蛤总科贝类概况第35-36页
        4.1 外部形态学特征第36页
        4.2 樱蛤总科现行的分类系统第36页
    5 缢蛏属贝类概况第36-37页
        5.1 形态学特征第36页
        5.2 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范围第36-37页
        5.3 分类系统的演化第37页
        5.4 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第37页
    6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其目的意义第37-39页
        6.1 立题依据第37-38页
        6.2 研究内容及其目的意义第38-39页
第二章 五种 DNA 条形码分析方法鉴定樱蛤总科贝类的比较研第39-69页
    0 引言第39-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9页
        1.1 样品的采集第42页
        1.2 DNA 的提取,目的片段的扩增与测序第42-48页
        1.3 数据分析第48-49页
            1.3.1 距离法条形码分析第48页
            1.3.2 聚类法条形码分析第48页
            1.3.3 特征法条形码分析第48-49页
    2 结果第49-65页
        2.1 基于距离法的条形码分析结果第49-53页
            2.1.1 传统的距离法的分析结果第49-51页
            2.1.2 条形码间隙自动检索法的分析结果第51-53页
        2.2 聚类法分析结果第53-60页
            2.2.1 单系法分析结果第53-57页
            2.2.2 一般混合耶鲁模型分析结果第57-60页
        2.3 特征法分析结果第60-65页
            2.3.1 CAOS 法在种的水平上的鉴定效率第60页
            2.3.2 CAOS 法在属的水平上的鉴定效率第60-65页
    3 讨论第65-68页
        3.1 距离法第65-66页
        3.2 聚类法第66-67页
        3.3 特征法第67-68页
    4 结论第68-69页
第三章 基于距离法的异齿亚纲近缘种 DNA 条形码研究码研究第69-86页
    0 引言第69-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1.1 DNA 序列的获得第70页
        1.2 数据分析过程第70-71页
    2 结果第71-84页
        2.1 传统距离法分析结果第71-72页
        2.2 条形码自动间隙法分析结果第72-84页
    3 讨论第84-85页
    4 结论第85-86页
第四章 异齿亚纲系统发生学研究第86-104页
    0 引言第86-8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7-88页
        1.1 DNA 序列的获得第87页
        1.2 序列编辑、排序和分析第87页
        1.3 模型选择和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第87-88页
    2 结果第88-100页
    3 讨论第100-103页
        3.1 星形科总科/心蛤总科分支第100页
        3.2 满月蛤总科的系统发生关系第100-101页
        3.3 竹蛏总科的系统发生关系第101页
        3.4 袖扣蛤总科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1页
        3.5 鸟蛤总科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1-102页
        3.6 樱蛤总科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2页
        3.7 帘蛤总科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2页
        3.8 蛤蜊蛤总科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2页
        3.9 海螂总科和海笋总科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2-103页
        3.10 蚬科的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3页
    4 结论第103-104页
第五章 利用三种不同 DNA 条形码分析方法探究缢蛏属系统发生学关系第104-119页
    0 引言第104-10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5-113页
        1.1 样品来源第105页
        1.2 PCR 扩增与测序第105-112页
        1.3 数据分析第112-113页
            1.3.1 距离条形码分析第112页
            1.3.2 单系法条形码分析第112页
            1.3.3 特征法条形码分析第112-113页
    2 结果第113-117页
        2.1 基于遗传距离的条形码分析第113-114页
        2.2 基于单系发生的条形码分析第114-115页
        2.3 基于特征法的条形码分析第115-117页
    3 讨论第117-118页
    4 结论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个人简历第133-134页
硕博期间学术成果第134-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型FD的临床观察及MLCK机制探讨
下一篇:半滑舌鳎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调控区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