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第2章 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企业种群演化过程分析 | 第23-31页 |
2.1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种群生态理论的核心思想 | 第23页 |
2.1.2 企业种群 | 第23-25页 |
2.2 种群生态视角下企业种群的演化阶段 | 第25-27页 |
2.2.1 变异—种群创新 | 第25-26页 |
2.2.2 选择—优胜劣汰 | 第26-27页 |
2.2.3 存留—种群生存 | 第27页 |
2.3 种群生态理论视角下企业种群演化过程模型的构建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企业种群演化路径构建 | 第31-51页 |
3.1 企业种群演化过程有关概念界定 | 第31-38页 |
3.1.1 企业种群演化变异期—资源禀赋优势 | 第31-34页 |
3.1.2 企业种群演化选择期—竞争优势 | 第34-37页 |
3.1.3 企业种群演化存留期—资源禀赋积累 | 第37-38页 |
3.2 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企业种群演化过程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路径假设 | 第38-49页 |
3.2.1 资源禀赋优势构成要素与竞争优势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的路径假设 | 第38-47页 |
3.2.2 竞争优势构成要素与资源禀赋积累关键指标之间关系路径假设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企业种群演化路径的验证和确认 | 第51-68页 |
4.1 量表变量选取 | 第51-53页 |
4.1.1 资源禀赋优势构成要素的测量 | 第51-52页 |
4.1.2 竞争优势构成要素的测量 | 第52-53页 |
4.1.3 资源禀赋积累关键指标的测量 | 第53页 |
4.2 数据收集与数据整理 | 第53-54页 |
4.3 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54-55页 |
4.4 基于SEM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 第55-59页 |
4.4.1 SEM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与步骤 | 第55页 |
4.4.2 SEM结构方程模型在验证企业种群演化路径的适用性分析 | 第55-56页 |
4.4.3 路径系数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56-59页 |
4.5 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企业种群演化路径的归总与确认 | 第59-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促进企业种群演化的对策建议 | 第68-76页 |
5.1 发挥传导变量的作用 | 第68-71页 |
5.1.1 夯实动态能力 | 第68-69页 |
5.1.2 增强组织学习能力 | 第69页 |
5.1.3 提升知识创新能力 | 第69-70页 |
5.1.4 巩固社会资本 | 第70-71页 |
5.2 积累核心资源 | 第71-75页 |
5.2.1 信息资源的积累 | 第71-72页 |
5.2.2 人才资源的积累 | 第72页 |
5.2.3 金融资源的积累 | 第72-73页 |
5.2.4 物质资源的积累 | 第73页 |
5.2.5 关系资源的积累 | 第73页 |
5.2.6 声誉资源的积累 | 第73-74页 |
5.2.7 技术资源的积累 | 第74页 |
5.2.8 创新文化资源的积累 | 第74-75页 |
5.3 合理掌握企业种群演化路径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