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7页 |
1.2.1 知识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3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8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理论解析 | 第20-26页 |
2.1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理论解析 | 第20页 |
2.1.1 高端装备制造业概念 | 第20页 |
2.1.2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征 | 第20页 |
2.2 知识创新的理论解析 | 第20-22页 |
2.2.1 知识创新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2.2 知识创新的特征 | 第21-22页 |
2.3 技术创新的理论解析 | 第22-24页 |
2.3.1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3.2 技术创新的特征 | 第23-24页 |
2.4 耦合的理论解析 | 第24-25页 |
2.4.1 耦合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4.2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耦合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分析 | 第26-39页 |
3.1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的构成要素及概念模型 | 第26-32页 |
3.1.1 构成要素确定的原则 | 第26-27页 |
3.1.2 知识创新子系统构成要素的确定 | 第27-30页 |
3.1.3 技术创新子系统构成要素的确定 | 第30-31页 |
3.1.4 耦合系统概念模型 | 第31-32页 |
3.2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内部关系分析 | 第32-34页 |
3.2.1 知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2 技术创新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功能分析 | 第34-36页 |
3.3.1 目标耦合 | 第34-35页 |
3.3.2 要素耦合 | 第35页 |
3.3.3 结构耦合 | 第35-36页 |
3.4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过程分析 | 第36-38页 |
3.4.1 初始期 | 第36-37页 |
3.4.2 成长期 | 第37页 |
3.4.3 成熟初期 | 第37-38页 |
3.4.4 成熟发展期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 | 第39-58页 |
4.1 耦合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43页 |
4.1.1 知识创新子系统测度指标 | 第39-41页 |
4.1.2 技术创新子系统测度指标 | 第41-43页 |
4.2 耦合度测度指标体系检验 | 第43-49页 |
4.2.1 调查问卷与样本统计 | 第43-44页 |
4.2.2 指标体系测度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44-45页 |
4.2.3 测度指标的效度检验 | 第45-48页 |
4.2.4 指标体系的拟合度检验 | 第48-49页 |
4.3 耦合度计算模型 | 第49-51页 |
4.3.1 功效函数确定 | 第49-50页 |
4.3.2 测度指标权重确定 | 第50-51页 |
4.3.3 耦合度函数确定 | 第51页 |
4.4 实证分析 | 第51-57页 |
4.4.1 数据来源 | 第51-52页 |
4.4.2 权重的确定 | 第52-53页 |
4.4.3 标准化数据 | 第53页 |
4.4.4 耦合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对策 | 第58-65页 |
5.1 基于知识创新子系统的耦合对策 | 第58-60页 |
5.1.1 加大知识创新投入与建立知识交流平台 | 第59页 |
5.1.2 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本存量 | 第59-60页 |
5.1.3 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制度 | 第60页 |
5.2 基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耦合对策 | 第60-62页 |
5.2.1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转化能力 | 第61页 |
5.2.2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并重视技术创新新形式 | 第61-62页 |
5.2.3 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与保障 | 第62页 |
5.3 基于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的耦合对策 | 第62-64页 |
5.3.1 建立学习型组织并促进知识转化 | 第62-63页 |
5.3.2 加强与其他创新主体联系 | 第63页 |
5.3.3 提供耦合的保障措施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