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基于消费主义的泛娱乐时代粉丝迷群文化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第9-10页
        1.1.1 社会层面第9页
        1.1.2 学术层面第9-10页
        1.1.3 文化层面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粉丝文化的研究回顾第10-11页
        1.2.2 国内粉丝文化的研究回顾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理论基础第14-15页
第2章 泛娱乐时代粉丝迷群与消费文化第15-21页
    2.1 泛娱乐时代的粉丝定义及分类第15-17页
        2.1.1 定义第15-16页
        2.1.2 粉丝迷群分类第16-17页
    2.2 泛娱乐时代的粉丝消费文化第17-21页
        2.2.1 时代特征第17-18页
        2.2.2 消费对象第18-21页
第3章 粉丝迷群的代际表征:以“80后”和“00后”为例第21-25页
    3.1 消费缘由第21-22页
        3.1.1 “80后”:有什么粉什么,为情怀买单第21-22页
        3.1.2 “00后”:粉什么有什么,追求影响力和话语权第22页
    3.2 媒介使用第22-24页
        3.2.1 “80后”:主动使用第22-23页
        3.2.2 “00后”:主动创造第23-24页
    3.3 追星动机第24-25页
        3.3.1 “80后”的青少年时期:想接近你第24页
        3.3.2 “00后”的青少年时期:我爱你,可以与你无关第24-25页
第4章 粉丝迷群的消费机理与文化风格第25-45页
    4.1 边际效用递增的狂热消费——粉丝大数据奇观第25-28页
        4.1.1 “破纪鹿”第26-27页
        4.1.2 “鹿饭”与鹿晗的集体勋章第27-28页
    4.2 积极参与联结的上瘾消费——情感补偿与身份认同第28-31页
        4.2.1 获得情感补偿第29-31页
        4.2.2 实现身份认同第31页
    4.3 划分界限的仪式消费——以“粉籍”为核心的想象共同体第31-35页
        4.3.1 “粉籍”角色第32-34页
        4.3.2 群体规范第34-35页
    4.4 以自我表达为中心的符号消费——亚文化实践第35-38页
        4.4.1 积极创作亚文本第36-37页
        4.4.2 创建话语体系第37页
        4.4.3 对现有文化产品的反噬第37-38页
    4.5 情感投射的选择性消费——多重消费动机第38-45页
        4.5.1 助力偶像发展第38-41页
        4.5.2 及时止损——“脱粉”与“爬墙”第41-45页
第5章 追星观念上的消费主义——乱象与引导第45-49页
    5.1 矛盾冲突第45-46页
    5.2 窥视隐私第46页
    5.3 过度消费第46-47页
    5.4 追星行为的正确引导第47-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出版学理论的报纸微信公众号“双效”分析--以《中国教育报》公众号为例
下一篇:编码解码理论视域下茶文化传播研究--以信阳茶艺表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