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6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6-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1.2 极化SAR/InSAR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1-24页 |
1.3 极化SAR/InSAR技术应用领域 | 第24-27页 |
1.4 极化SAR/InSAR定标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1.5 本文内容安排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全极化SAR定标理论及模型 | 第34-48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全极化SAR定标基本理论 | 第35-38页 |
2.2.1 目标极化散射特性的表征 | 第35-36页 |
2.2.2 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测量 | 第36-37页 |
2.2.3 极化定标中目标散射假设 | 第37-38页 |
2.3 全极化SAR定标模型构建 | 第38-46页 |
2.3.1 雷达系统非理想因素 | 第39-42页 |
2.3.2 传输媒质非理想因素 | 第42-44页 |
2.3.3 雷达平台运动非理想因素 | 第44-45页 |
2.3.4 综合各非理想因素的定标模型 | 第45-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对通道噪声稳健的Ainsworth算法 | 第48-62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Ainsworth定标算法原理 | 第48-53页 |
3.3 Ainsworth定标算法问题理论分析 | 第53-54页 |
3.4 改进Ainsworth算法原理及流程 | 第54-56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3.5.1 实验数据仿真 | 第56-57页 |
3.5.2 基于仿真数据的性能分析 | 第57-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面向高串扰情况的稳健定标算法 | 第62-80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典型定标算法性能随串扰的变化分析 | 第62-69页 |
4.2.1 Quegan定标算法原理 | 第62-63页 |
4.2.2 典型定标算法性能理论分析 | 第63-66页 |
4.2.3 定标算法性能评估指标 | 第66-67页 |
4.2.4 基于仿真数据的典型定标算法性能分析 | 第67-69页 |
4.3 面向高串扰情况的定标算法原理及流程 | 第69-74页 |
4.3.1 面向高串扰情况的定标算法原理 | 第69-71页 |
4.3.2 通道噪声功率估计算法 | 第71-73页 |
4.3.3 面向高串扰情况的定标算法流程 | 第73-74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79页 |
4.4.1 实验数据仿真 | 第74页 |
4.4.2 无通道噪声时定标算法性能分析 | 第74-76页 |
4.4.3 高通道噪声时定标算法性能分析 | 第76-78页 |
4.4.4 通道噪声估计算法性能分析 | 第78-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基于裸露地表的同极化通道不平衡度估计定标算法 | 第80-96页 |
5.1 引言 | 第80-81页 |
5.2 裸露地表极化散射特性分析 | 第81-87页 |
5.2.1 裸露地表散射特性理论分析 | 第81-84页 |
5.2.2 基于实测数据的裸露地表散射特性分析 | 第84-87页 |
5.3 基于裸露地表的同极化通道不平衡度估计算法 | 第87-90页 |
5.3.1 Shi算法原理 | 第87-88页 |
5.3.2 改进算法原理 | 第88-90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3页 |
5.4.1 实测数据说明 | 第90-91页 |
5.4.2 裸露地表区域提取结果 | 第91页 |
5.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1-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第六章 全极化SAR/InSAR数据定标优化处理技术 | 第96-116页 |
6.1 引言 | 第96-97页 |
6.2 全极化SAR数据定标优化处理 | 第97-102页 |
6.2.1 定标区域优化选取方法 | 第97-98页 |
6.2.2 全极化SAR数据定标优化处理流程 | 第98-99页 |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9-102页 |
6.3 全极化InSAR数据定标优化处理 | 第102-115页 |
6.3.1 全极化InSAR基本原理 | 第102-103页 |
6.3.2 极化通道间干涉相位校正算法原理 | 第103-106页 |
6.3.3 极化通道间干涉相位校正算法流程 | 第106-107页 |
6.3.4 全极化InSAR数据定标优化处理流程 | 第107-109页 |
6.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9-11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6-117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17-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作者简介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