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5-1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8-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4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3-28页 |
1.1.1 密钥加密技术 | 第24-25页 |
1.1.2 物理层安全技术 | 第25-28页 |
1.2 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28-38页 |
1.2.1 物理层安全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第28-29页 |
1.2.2 协作物理层安全技术 | 第29-36页 |
1.2.3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协作物理层安全技术 | 第36-38页 |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38-43页 |
1.3.1 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成果 | 第39-41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认知无线网络协作物理层安全机制 | 第43-63页 |
2.1 引言 | 第43-44页 |
2.2 系统模型 | 第44-47页 |
2.3 协作安全机制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 第47-56页 |
2.3.1 跟随者(SU)模型 | 第47-49页 |
2.3.2 领导者(PU)模型 | 第49-52页 |
2.3.3 均衡解的存在性分析 | 第52-55页 |
2.3.4 Gauss-Jacobi迭代求解算法 | 第55-56页 |
2.4 仿真结果 | 第56-61页 |
2.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基于稳定匹配的认知无线网络协作物理层安全机制 | 第63-81页 |
3.1 引言 | 第63-64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64-66页 |
3.3 全局优化模型 | 第66-68页 |
3.4 Stackelberg博弈和稳定匹配模型 | 第68-75页 |
3.4.1 PU和SU的Stackelberg博弈决策模型 | 第68-73页 |
3.4.2 双边稳定匹配 | 第73-75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75-80页 |
3.6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基于反向组合拍卖的协作物理层安全机制 | 第81-99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 第82-85页 |
4.3 基于反向组合拍卖的协作物理层安全机制 | 第85-93页 |
4.3.1 胜者确定规则 | 第85-86页 |
4.3.2 支付规则 | 第86-87页 |
4.3.3 特性分析 | 第87-90页 |
4.3.4 基于贪婪的反向组合拍卖机制 | 第90-93页 |
4.4 仿真结果 | 第93-98页 |
4.5 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基于用户自主协作的物理层安全机制 | 第99-119页 |
5.1 引言 | 第99-100页 |
5.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 第100-105页 |
5.2.1 两两用户协作 | 第101-103页 |
5.2.2 多用户协作 | 第103-105页 |
5.3 基于稳定室友匹配的两两用户协作物理层安全机制 | 第105-109页 |
5.3.1 稳定室友问题 | 第105-107页 |
5.3.2 稳定室友算法 | 第107-109页 |
5.4 基于享乐联盟形成博弈的多用户协作物理层安全机制 | 第109-113页 |
5.4.1 享乐联盟形成博弈 | 第110-111页 |
5.4.2 享乐迁移算法 | 第111-113页 |
5.5 仿真结果 | 第113-118页 |
5.6 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119-12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120-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