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论文--保健站、卫生所、急救站论文

长沙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4页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第14-16页
    2.1 研究对象第14页
    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2.2.1 政策文件整理第14页
        2.2.2 专家咨询第14页
        2.2.3 机构调查第14-15页
        2.2.4 居民问卷调查第15页
    2.3 质量控制第15页
    2.4 统计学处理第15-1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16-34页
    3.1 政策文件研究结果第16-17页
    3.2 机构调查结果第17-21页
        3.2.1 开福区概况第17页
        3.2.2 样本社区人员构成情况第17-19页
        3.2.3 样本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第19-21页
    3.3 社区居民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第21-25页
        3.3.1 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第21-22页
        3.3.2 随访次数第22页
        3.3.3 随访机构第22页
        3.3.4 随访方式第22页
        3.3.5 随访时服务情况第22页
        3.3.6 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第22-23页
        3.3.7 2011年就诊次数及就诊时接受服务情况第23页
        3.3.8 服务可及性第23-24页
        3.3.9 满意度第24-25页
        3.3.10 建议及卫生需求第25页
    3.4 社区居民择医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第25-30页
        3.4.1 自觉病情轻重对首选就诊机构的影响第25页
        3.4.2 影响自觉病情较重时首选就诊机构的因素分析第25-27页
        3.4.3 影响自觉病情较轻时首选就诊机构的因素分析第27-30页
    3.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工合作现状第30-34页
        3.5.1 分工现状第30-31页
        3.5.2 合作现状第31页
        3.5.3 分工合作现状汇总表第31-34页
第四章 讨论第34-40页
    4.1 居民择医倾向第34-35页
    4.2 当前分工合作模式较好之处第35页
        4.2.1 职责明确,保证项目实施顺利第35页
        4.2.2 考核指标合理,易接受第35页
        4.2.3 盘活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第35页
        4.2.4 培训具针对性,实效性强第35页
        4.2.5 信息化水平建设在分工合作中的“桥梁”作用值得肯定第35页
    4.3 当前分工合作模式不足之处第35-36页
        4.3.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的界定有待进一步规范第35页
        4.3.2 机构建设已成为分工合作的主要障碍第35页
        4.3.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偏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开源节流”第35-36页
        4.3.4 信息化的横向建设不足,导致资源配置效能低下第36页
        4.3.5 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能定位不明确第36页
    4.4 当前分工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4.4.1 项目经费补偿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第36页
        4.4.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需要进一步明确第36-37页
        4.4.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进程落后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进程第37页
        4.4.4 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纵向发展过度,横向资源的整合不够第37页
        4.4.5 分工合作第三方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能引入不到位,社会机构服务利用不足第37页
    4.5 对当前分工合作实施机制政策建议第37-38页
        4.5.1 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建设,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地方政府对财政补助的比例第37页
        4.5.2 加快推进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第37页
        4.5.3 继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的界定研究第37页
        4.5.4 创新技术指导模式,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第37-38页
        4.5.5 合理建立区域化信息平台第38页
        4.5.6 支持鼓励有能力和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分工合作第38页
        4.5.7 建立评估体系,畅通退出机制第38页
    4.6 本次研究特点第38页
    4.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38-40页
第五章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综述第45-52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附录A 机构调查表第52-53页
附录B 慢性病患者调查表第53-6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现状调查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节节麦抗旱性种质资源筛选及其转录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