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分析--以三一重工并购普茨迈斯特为例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关于并购市场绩效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关于并购财务绩效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9-20页 |
1.4.2 分析方法的创新 | 第20-21页 |
2 企业跨国并购及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21-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跨国并购 | 第21-22页 |
2.1.2 并购绩效 | 第22页 |
2.2 跨国并购绩效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市场势力理论 | 第23页 |
2.2.3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3-25页 |
3 三一重工并购普茨迈斯特案例介绍 | 第25-30页 |
3.1 并购双方公司概况 | 第25-26页 |
3.1.1 并购方概况 | 第25页 |
3.1.2 被并购方概况 | 第25-26页 |
3.2 并购案例回顾 | 第26-28页 |
3.2.1 并购背景 | 第26页 |
3.2.2 并购动因 | 第26-27页 |
3.2.3 并购过程 | 第27-28页 |
3.3 三一重工海外并购特点 | 第28-30页 |
3.3.1 龙吞象式并购 | 第28-29页 |
3.3.2 现金支付并购 | 第29-30页 |
4 企业并购市场绩效研究 | 第30-37页 |
4.1 事件分析法简介 | 第30页 |
4.2 数据处理与窗口划分 | 第30-31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5 企业并购财务绩效研究 | 第37-53页 |
5.1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7-38页 |
5.2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38-40页 |
5.2.1 财务指标 | 第38页 |
5.2.2 非财务指标 | 第38-40页 |
5.3 财务绩效分析 | 第40-43页 |
5.3.1 杜邦分析法 | 第40页 |
5.3.2 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 | 第40-43页 |
5.4 三一重工并购案的财务绩效评价 | 第43-48页 |
5.4.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43-44页 |
5.4.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44-46页 |
5.4.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46-47页 |
5.4.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7-48页 |
5.5 非财务指标分析 | 第48-53页 |
5.5.1 市场份额 | 第48-50页 |
5.5.2 战略目标 | 第50页 |
5.5.3 品牌价值 | 第50-51页 |
5.5.4 研发创新能力 | 第51-53页 |
6 总结 | 第53-57页 |
6.1 研究基本结论 | 第53-54页 |
6.2 建议与启示 | 第54-57页 |
6.2.1 重视并购后的资源整合 | 第54-55页 |
6.2.2 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 第55页 |
6.2.3 政府支持跨国并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