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反馈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0-13页 |
1.3.2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研究的不足 | 第15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4.1 反馈、课堂反馈 | 第15-16页 |
1.4.2 课堂反馈行为 | 第16页 |
1.4.3 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 第16-18页 |
第2章 课堂反馈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课堂反馈有效性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1.1 反馈与信息论原理 | 第18-20页 |
2.1.2 反馈与系统论原理 | 第20-21页 |
2.1.3 反馈与控制论原理 | 第21-22页 |
2.2 课堂反馈有效性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 | 第22-26页 |
2.2.1 课堂反馈有效性的形成过程 | 第22页 |
2.2.2 课堂反馈有效性的特征分析 | 第22-26页 |
第3章 课堂反馈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 第26-38页 |
3.1 课堂反馈的观察研究 | 第26-29页 |
3.1.1 反馈的有效方式之一:做对的举手 | 第26页 |
3.1.2 反馈的有效方式之二:个别回答问题 | 第26-27页 |
3.1.3 反馈的有效方式之三:集体回答问题 | 第27页 |
3.1.4 反馈的有效方式之四:巡视 | 第27-28页 |
3.1.5 反馈的有效方式之五:抢答 | 第28页 |
3.1.6 反馈的有效方式之六:板演 | 第28-29页 |
3.2 课堂反馈的效能分析 | 第29-30页 |
3.3 课堂反馈低效的原因分析 | 第30-38页 |
3.3.1 反馈形式单一化 | 第30-31页 |
3.3.2 反馈内容泛化 | 第31-33页 |
3.3.3 反馈过程机械化 | 第33-35页 |
3.3.4 反馈效果难以持续 | 第35-38页 |
第4章 提高课堂反馈有效性的策略 | 第38-50页 |
4.1 遵循反馈信息的原则 | 第38-39页 |
4.1.1 反馈信息的收集 | 第38页 |
4.1.2 反馈信息的输出 | 第38-39页 |
4.2 提高课堂反馈有效性的策略 | 第39-50页 |
4.2.1 增加反馈形式的多样性 | 第39-41页 |
4.2.2 提高反馈内容的针对性 | 第41-44页 |
4.2.3 增强反馈过程的科学性 | 第44-46页 |
4.2.4 重视反馈效力的持续性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